恭常 发表于 2022-6-29 21:43:25

挽方守敦联



                         先生已死无乡长 ₍₁₎ ₍₂₎ ,

                         小子偷生亦病夫 ₍₃₎ ₍₄₎ 。




       1、【先生】: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2、【乡长】:乡的长官,乡里的长辈。《墨子·尚同》:“乡长唯能一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3、【小子】:自称的谦词。《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不敏,请悉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4、【病夫】:病人,多病的人。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本事】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槃君,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青少年时期不乐于科举业,倡导实学,锐意以振兴教育为己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追随同乡先辈吴汝纶致力维新,东渡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主动捐资献房,力助吴氏创办安徽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桐城中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他又与李光炯、邓绳侯等筹办芜湖安徽公学,任监督,以正志趣,求实学造就人才。平时热心乡邦教育,奖掖后进,是陈独秀的父执辈。晚年痛愤日寇侵略,赞颂学生爱国运动,支持子弟参加救亡抗战,流离困苦,避寇深山,曾赋诗书愤,诗曰:

            无端家毁祸难捐,一叟穷山发浩然。
            江上楹书梦尤恐,天涯儿女泪如泉。
            良朋久绝双鱼素,犹子应同三峡船。
            惨惨乾坤夜昏黑,神州可有好音转。

       此诗辗转年余传到江津,时陈独秀适与守敦先生之侄方孝远同寓一院,读诗后深深为乡贤前辈忧国忧民的激愤之情所感染,待方老先生于1939年在桐城原籍逝世后,旅川的皖籍同乡假罗汉寺集会悼唁,陈独秀悲感交集,撰联敬挽,抚今追昔,即景伤时,悲凉情动,而见乎词的“凄余思旧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挽方守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