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4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赠胡子穆先生 ₍₁₎

[复制链接]
1945 0
本帖最后由 曹趁 于 2022-6-26 22:54 编辑

     
           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山似火红。

           闲倚柴门贪晚眺,不知辛苦乱离中。




       1、【胡子穆】(1892—1956),号国鏐,祖籍怀宁。先世经商,后移居安庆,经营享有盛誉的胡玉美酱园。胡子穆7岁启蒙入育正小学。1907年,东渡日本,先后毕业于宏文学院和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系。回国后历任保定农专、武昌高师生物教授、安徽电政监督兼电报局局长,后因支持进步学生得罪军阀,遂弃官经商。1928年出任胡玉美酱园总经理。抗战爆发后,胡玉美被迫停业,流亡四川,出任国立九中总务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再任胡玉美总经理和安徽大学总务长兼生物教授。1949年后任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委,主持会务工作,率先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在合肥病逝。




     【本事】此诗初见于1987年8月《革命史资料》总第7期,原诗为《书赠同乡胡子穆诗》: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天似火红。闲依柴门贪晚眺,不觉辛苦乱离中。其中多处错误,今将《安庆诗词》二00一年第十三期所刊《关于陈独秀的一首佚诗》一文转载于下,以资勘误,存以备考。






     【附】关于陈独秀的一首佚诗


       先父胡子穆先生抗日战争携家流寓江津,当时租住在江津城东一条老巷的郭家公馆中,名为公馆,实为客栈。与陈独秀同居一屋。

       他们既是安庆同乡,早年又曾一道东渡日本留学,两人友情甚笃。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在南京狱中关押五年。陈松年多次赴南京探监,陈独秀亲自嘱咐陈松年将家藏的约十块邓石如碑刻赠送给先父,这些珍贵文物解放后已捐献给国家,现存菱湖公园邓石如碑馆。在抗战流亡中,两人又邂逅小城江津,同居两侧,关系十分融洽。

       就在两家同居郭公馆这一时期,陈独秀为先父写了一幅中堂,上书七言绝句一首,全诗如下(原文为繁体字):

            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山似火红。

            闲倚柴门贪晚眺,不知辛苦乱离中。

       书体用的是行书,落款处除署名外还有干支纪年,因时间久远,我已记不清了。估计以1938年和1939年的可能性为最大,那就应当是戊寅年或己卯年。

       中堂装裱后,一直悬挂在堂屋。当时我还在大学读书,每次放假回家,坐在客厅里,抬头一望,就看到这幅字,顺口念一遍,久而久之,就背熟了,至今我已八十二岁,仍然没有忘记。

       解放后,先父在省工商联工作,这幅字可能由他携往合肥。先父去世后,到1957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的母亲舒德进和我均在政治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以体力劳动维持生活。经过这一番劫难,家中原来保存的一些文物字画,均丧失殆尽,陈独秀的这幅书法作品也就不知所终了。即使保存下来,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高潮中,肯定也是劫数难逃。

       八十年代以后,传媒开始披露这首七言绝句,均是从我这采访、记录、传抄的,陈独秀这首佚诗得以问世,由于辗转传抄,这首只有二十八个字的七言绝句,竟出现了好几个错字,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是我十分不愿意见到的。

       张君、房学朋编辑的《陈独秀诗选》中,第101页以《书赠同乡胡子穆》为题,刊登了这首七绝,其中有三处错误:“落日衔山”误为“落山衔天”;“闲倚柴门”误为“闲依柴门”;“不知”误为“不觉”。

       吴晓的《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一书中,在294页收入此诗,也有同样三处错误。

       任建树、靳树鹏、李岳山编注的《陈独秀诗集》中第195页亦收此诗,三处错误同上。

       吴牧的《金匾胡玉美》第52页中,引了陈独秀的这首诗,其中有两处错误:“落日衔山”误为“落日衔天”;“不知”误为“不觉”。

       其他出版物中的类似错误,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1987年8月,《革命史资料》总第七期首次发表这首七绝,也有上述三处错误,大概是上述各书中错误的总源头了。各书互相转抄,以讹传讹,给陈诗的原貌造成很大的损害。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三处错误错在何处。

       一、“落日衔山”为习惯用语,指太阳下山时的景象,这时太阳与山融合为一,就像太阳用嘴含着山一样。没有“落日衔天”这种用法。

       二、“闲倚柴门贪晚眺”全句是指闲来无事时,人靠在柴门上欣赏暮色,“倚”者靠也,用“闲依”则欠妥。更重要的是按诗词格律要求,这一句第二字应为仄声,否则全诗二、三两句“失粘”。“倚”字正是仄声字,倚读作以,上声,即第三声。这样,本句的二、四、六三字“倚—门—晚”就与二句二、四、六三字“日—山—火”同为“仄—平—仄”,二、三两句就“粘”起来了。而“依”字读音为第一声,即阴平,是个平声字。如果这里用“闲依”二字,就违反了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犯了“失粘”的错误。

       三、“不知”与“不觉”为同义词,似乎可以通用,但“觉”字古为入声字,属仄声,按诗词格律,第四句第二字“倚—门—晚”与“知—苦—离”平仄恰好完全相反,一为“仄—平—仄”,一为“平--仄—平”,两句就“对”起来了。如改用“不觉”,则又犯了“失对”的毛病。须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觉”字改阳平(第二声),但在安庆方言中,“觉”字仍读入声。按照诗韵,所有的入声字,均为仄声。所有写旧诗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领袖。为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而不遗馀力,但他幼承家学,精研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是在传统文化的大染缸中浸泡出来的,旧学功底深厚,一般人极难望其项背。在他存成的近体诗作品中,没有一首是不符合诗词格律的,也从未犯过“失粘”和“失对”这样的低级错误。

       陈独秀这首七绝,原诗没有题目,我为其拟了一个诗题为:《赠胡子穆先生》,大体上是比较恰当的。七绝《赠胡子穆先生》准确地表现了晚年陈独秀流寓江津时的心态:人到暮年,仍忧国事,闲倚柴门,心潮起伏,寥寥二十八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七绝一般不要求对仗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却用了对仗: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山似火红。对仗极为工整,堪称绝对。这首七绝是陈独秀晚年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几首旧诗中的一首,它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定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永不消亡的。我坚信这一点。


                                                            胡庆臻口述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0

粉丝

1104

主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8:37 , Processed in 0.053416 second(s), 20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