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4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寄沈尹默绝句四首

[复制链接]
2480 0

       湖上诗人旧酒徒 ₍₁₎ ,十年匹马走燕吴 ₍₂₎ 。

       于今老病干戈日,恨不逢君尽一壶。


       1、【湖上】意指二十世纪初,诗人旅居杭州,与沈氏昆仲订交,湖山征逐,诗酒流涟,回忆前情,追怀胜概。

       2、【燕吴】燕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吴泛指江苏省境。诗人自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迭经舟车匹马跋涉奔波于北京与上海之间。






         村居为爱溪山尽,卧枕残书闻杜鹃。

         绝学未随明社屋 ₍₃₎ ,不辞选懦事丹铅 ₍₄₎ 。


       3、【绝学】中断的学术。《汉书·韦贤传论》:“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社屋】犹社庙,清钱谦益《跋王原吉<梧溪集>》“君臣之义,虽国亡,杜屋犹不忍废。”

       4、【丹铅】丹砂和铅粉,古人多用来校勘文字,所以习惯称考订工作为丹铅。唐韩愈《秋怀诗之七》:“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此处比喻诗人正撰述《小学识字教本》,兴怀感事,寄托遥深。






        哀乐渐平诗兴减,西来病骨日支离 ₍₅₎ 。

        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益卑。

        论诗气韵推天宝 ₍₆₎ ,无那心情属晚唐 ₍₇₎ 。

        百艺穷通偕世变,非因才力薄苏黄 ₍₈₎ 。


       5、【支离】衰弱、残缺不全,引申为憔悴。

       6、【天宝】唐李隆基(玄宗)年号,公元742—755。此处系指唐代诗歌风格体式。唐代自开元、天宝至大历期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其间人才辈出,各具风貌,盛况空前。明高木秉《唐诗品汇总叙》:“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直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欣、常建之超凡。”展现了盛唐诗人“盛唐体”的总体风貌。

       7、【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唐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晚唐】旧时对唐诗的分期,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历史时期。自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至唐末为晚唐(公元827—907年)。诗至晚唐,思致新颖,务极精巧,虽性灵未泯,风神秀出,而行巧刻露,多小巧,无《风》、《骚》气味,局促于一题,拘挛于律切,风容色泽,轻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格调难臻上乘。“无那心情属晚唐”显示了诗人“烈士暮年”虚怀若谷的无奈心态。

       8、【苏黄】指宋苏轼与黄庭坚。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






     【本事】以上几首都是和沈氏昆仲唱酬之作,其来源出处:

     《寄士远长安》出处 《民立报》1911年1月20日 署名 仲甫

     《杭州酷暑寄怀刘三沈二》出处 《甲寅杂志》第1卷第3号  1914年8月10日  署名  陈仲

     《夜雨狂歌答沈二》出处 《甲寅杂志》第1卷第7号  1915年7月1日  署名  陈仲

     《寄沈尹默绝句四首》出处  台湾《大成》杂志第205期  台静农《酒旗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

       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与兄沈士远和弟沈兼士世称“吴兴三沈”。他们虽然本籍浙江吴兴,因父辈远宦陕西,都是在陕西长大。在“五四”运动前后,他们弟兄都先后在北京大学任过职或教过书。1910年前后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通过刘季平认识了沈尹默,一见如故结下了友谊,常相过从,交称莫逆,湖山征逐,诗酒流连,吟咏唱酬,把盏谈诗。其后陈独秀受蔡元培礼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开始接触介绍推荐的即是沈尹默。《新青年》迁北京后,沈尹默还参加编辑,竭力鼓吹新文化运动,积极提倡新诗,并在《新青年》接连发表新诗创作,成为新诗运动的排头兵。以后因天各一方,疏于音问,待到抗日战争间,陈独秀流寓江津,当获悉沈尹默信息,立即寄赠四绝,旅怀寄感,诗话阔别,罄抒胸臆,友谊常存。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0

粉丝

1104

主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6 16:45 , Processed in 0.054118 second(s), 20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