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2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丁巳除夕歌 ₍₁₎ (一名“他与我”)

[复制链接]
2208 0
本帖最后由 曹趁 于 2022-6-27 23:09 编辑

                    古往今来忽然有我,

                    岁岁年年都遇见他。

                    明年我已四十岁,

                    他的年纪不知是几何?

                    我是谁?

                    人人是我都非我,

                    他是谁?

                    人人见他不识他。

                    他何为?

                    令人痛苦令人乐,

                    我何为?

                    拿笔方作除夕歌。

                    除夕歌,歌除夕;

                    几人嬉笑几人泣;

                    富人乐洋洋,

                    吃肉穿绸不费力。

                    穷人昼夜忙,

                    屋漏被破无衣食。

                    长夜孤灯愁断肠,

                    团圆恩爱甜如蜜。

                    满他干戈血肉飞,

                    孤儿寡妇无人恤。

                    烛酒香花供灶神,

                    灶神那为人出力 ₍₃₎ 。

                    磕头放炮接财神,

                    财神不管年关急 ₍₄₎ 。

                    年关急,将奈何;

                    自有我身便有他。

                    他本非有意作威福,

                    我自设网罗自折磨 ₍₅₎ 。

                    转眼春来,还去否?

                    忽来忽去何奔波。

                    人生如梦,

                    日月如梭。

                    我有千言万语说不出,

                    十年不作除夕歌。

                    世界之大大如斗,

                    装满悲欢装不了他。

                    万人如海北京城,

                    谁知道有人愁似我?






       1、【丁巳】天干(甲、乙、丙、丁……)和地支(子、丑、寅、卯……)的合称曰干支,现今夏历仍用干支纪年,丁巳岁当1917年。


       2、【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3、【灶神】亦称灶君或灶王,中国旧时迷信者供奉于灶台,认为灶神掌管一家祸福。


       4、【财神】民俗指主管财富或能带给人财运的神,俗指赵公明,即赵公元帅。


       5、【网罗】一指捕鱼鳖鸟兽的用具。二喻法律,比喻为法网。






     【本事】1932年,刘半农编辑了一本《初期白话诗稿》,辑印了“五四”时期思想界,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沈尹默、鲁迅、周作人等人在内的“白话诗初期几位诗人的手迹。”刘半农在《引言》中这样写道:“陈仲甫先生白话文做得很多,旧体诗做得很好,白话诗就我所知道的说,只有《除夕》一首,这一首的原稿也保存下来了。”这里说的《除夕》诗,原题是《丁巳除夕歌》,副题为《一名<他与我>》,刊登在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期上,这确实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陈独秀的第一首白话诗。这首诗写得明白晓畅,言之有物,以对比的手法,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寄托了对被压迫被凌辱者的同情,以及对祖国、民族命运的忧思。而且善于以口语入诗,直抒胸臆,愤时嫉俗,意蕴深厚,他将劳动人民的啼饥号寒,孤儿寡妇的呻吟无告,军阀恶霸的鱼肉百姓,封建迷信的虚妄害人都写出来了。象这样赋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白话诗,在新诗运动的曙光,刚一露头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有趣的是,同时的《新青年》上,也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咏《除夕》的白话诗,各人的“视角”不同,其意境自当难免“人人言殊”,全文照录,附以备考。
            





                                    除 夕

                                                            胡适
   
                        除夕过了六七日,

                           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

                        除夕“一去不复返”,

                          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

                        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

                          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

                          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

                        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

                          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

                          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

                          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

                     ( Ibsen and Brienx),

                          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

                          预备明天寄与“他”!






                                  除 夕

                                                     刘半农

                                 (一)

               除夕是寻常事,做诗为什么?

               不当他除夕,当作平常日子过。

               这天我在绍兴县馆里;馆里大树甚多。

               风来树动,声如大海生波。

               静听风声,把长夜消磨。

                                 (二)

               主人周氏兄弟,与我谈天;

               欲招缪撒 ₍₁₎ ,欲造“蒲鞭” ₍₂₎ 。

               说今年已尽,这等事,待来年。

                                 (三)

               夜已深,辞别进城。

               满街车马纷扰;

               远远近近,多爆竹声。

               此时谁最闲适?

               地上只一个我!天上三五寒星!
   



       1、【缪撒】拉丁文作“musa”,希腊“九艺女神”之一,掌文学美术者也。


       2、【蒲鞭】蒲鞭一栏,日本杂志社中有之;盖与“介绍新刊”对待,用消极法笃促编译界之进步者。余与周氏兄弟,(豫才,启明)均有在《新青年》增设此之意;唯一时恐有窒碍,未易实行耳。






                                    除 夕

                                                     沈尹默

              年年有除夕,年年不相同:

              不但时不同,乐也不同。

              记得七岁八岁时,

              过年之乐,乐不可当,──

              乐味美满,恰似饴糖。

              十五岁后,比较以前,

              多过一年,乐减一分;

              难道不乐?──

              不如从前,烂漫天真。

              十九娶妻,二十生儿:

              那时逢岁除情形更非十五十六时,──

              乐既非从前所有,苦也为从前所无。

              好比岁烛。初烧光明,霎时结花,

              渐渐暗淡,渐渐销磨。

              我今过除夕,已第三十五,

              欢喜也惯,烦恼也惯,无可无不可。

              取些子糖果,分给小儿女,──

             “我将以前所有的欢喜,今日都付你!”






     【备考】《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是从白话诗最先开始实践的。新诗第一次出现是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因此他们三人在中国新诗运动史上,自有其独特的地位。尤其是胡适由于他接受欧美先进思想较快,感觉锐敏且又博学多才,在新文化运动中脱颖而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运动。他的诗歌革命的主张,特别强调“诗体大解放”,为新诗打开局面奠定了基础,表现了一个先行者的勇气和胆识。但是这首《除夕》歌记叙他同陶孟和吃午夜饭的经过,思想意境并不高明,全诗20句,音节字数虽不完全相等、绝对整齐,且有节奏感,语言也相当口语化,可是用韵遣词没有明显冲破旧体诗词的束缚。在思想性方面,如与陈独秀《丁巳除夕歌》比较,同题作诗,情怀不同,一个是社会愤懑不平的呼声;一个是资产阶级享乐生活的津津乐道,诗风格调,显示了多么不同的思想境界,其间距离差别何啻霄壤!不过胡适早先曾经预示过他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尝试集·四版自序》)。既然在他主观上已经认识到某些诗是具有“缠脚时代的血腥气”,那我们就应当充分谅解他的历史局限性。

       刘半农同胡适一样,堪称中国新诗的先驱。1918年1月,中国的新诗首先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所载9首诗中,刘半农就有《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两首。1926年,刘半农出版了他的新诗集《扬鞭集》,从其内容上看,作品广泛揭示了工农劳苦大众的疾苦,开新诗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刘半农的新诗,在技巧上能娴熟驾驭口语,在体裁上尤擅花样翻新,在音节上也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铿锵有序,跌宕有致。《除夕》这首自由体诗,讲究韵律,抑扬顿挫,语言通俗简洁,节奏流畅自然,对新诗形式的规范探索,具有相当的启发性。刘半农曾自谦的说过,他写诗是在“黑夜荒山中摸索”(《扬鞭集·自序》),这在新诗开拓与发展初期,无疑将是诗人筚路蓝缕、摸索前进所收获的成果。

       沈尹默是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1918年元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即发表了他的《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三首诗。他的《月夜》和后来在《新青年》五卷一号发表的《三弦》,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他的这首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足见它一开始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除夕》这首散文诗,讴歌传统习俗,慨叹似水流年的年华消逝,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表现了个性复苏与自主精神的增长,清新质朴,含而不露,无论从意境和气质方面,都显示了“于细微中见精神”的工力。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0

粉丝

1104

主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9:20 , Processed in 0.049147 second(s), 21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