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0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陈独秀为沪东女工发声

[复制链接]
1805 0
本帖最后由 曹趁 于 2022-7-7 10:47 编辑

       传承百年薪火 · 追寻初心力量

       1843年上海开埠后,杨树浦港与周塘浜(近代填没筑长阳路)交汇处的高郎桥(又称长阳路桥)地区逐渐成为沪东棉纺织工人的聚居区。它以沪东北片纱厂区为轴心,集中居住着5000余名棉纺织女工,她们普遍收入低下,且多居住于棚户简屋之中。生活的琐碎在此消磨,革命的思想在此碰撞,使这里成为沪东工人运动的重要源头。



       较早关注沪东纺织女工群体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他在《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上发表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1920 年 2 月,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追捕,陈独秀经李大钊秘密护送至天津,乘船悄然来到上海,随后入住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 2 号,《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随同迁回上海,从此开始了筹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实践……



       此时的陈独秀在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后,认识到“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尊贵”,广大工农群众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遂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工农劳苦大众方面”。为此,他经常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对于沪东工人的情况亦十分关注,还委派他的挚友、进步知识分子李次山到沪东等地调查企业与工人阶级的状况。



       1920年春,由上海厚生纱厂在湘招收女工而引发的一场大辩论引起了陈独秀的重视。坐落在华德路(今长阳路)上的厚生纱厂由著名实业家穆藕初创办于1918年6月。1920年1月,该厂在长沙《大公报》等处刊登广告,计划招募50名女工。由于在此次招工涉及的工作机制、薪资待遇、女工人格等问题上,湖南、上海的舆论界、知识界与实业界的看法大相径庭,于是,双方通过长沙《大公报》《湖南日报》、上海《时事新报》等报刊展开了激烈辩论。



       陈独秀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厚生纱厂女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选择报刊上的15篇相关文章,加上他自己的评论《我的意见》,编写成《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刊载在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第7卷第6号)。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对资料加以分析,揭露了工人与资本家的贫富悬殊和尖锐对立,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指出劳动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必须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篇文章发表后,反响巨大,影响深远,甚至有学者认为此文的刊发标志着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此外,陈独秀还在1920年10月出版的《劳动界》第6期上发表了《无理的要求》一文,支援杨树浦的三新纱厂工人罢工,指出三新纱厂的工人罢工其实是“分所当然的事”。陈独秀的这一系列有关沪东工人的文章,抨击了时弊,揭露了工人与资本家的贫富悬殊和尖锐对立,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摘自《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前次万国劳动会议,提出中国的工人每日操工十点钟的一条,我们还要起来反对,现在居然自己家里人,还不把家里人当人,只说望外人来提起,怎么能够呢?唉!我也是中国的一个工人,仔细一想,我非常伤心!

       ……

       照这样的说来,湖南被募的女工,只是白白地替厚生纱厂作了一场工,若是被募女工的家里希望补助,还是没有。唉!可怜呢!可怜呢!






                                                  杨浦区总工会

                                             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0

粉丝

1104

主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8:44 , Processed in 0.047398 second(s), 20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