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8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丁敬涵:马一浮诗悼陈独秀

[复制链接]
2089 0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五届总书记的陈独秀,已逝世半个多世纪了。人们常说“盖棺论定”,但对他的千秋功罪,至今却仍评说纷纭。但是,就在他离世的1942年,在很少有人敢肯定他的时候,却有一个人肯定地称其为“才士”、是“天下之好”,认为其死“乃为众嫉,抑塞以亡其天年”。这个人就是他的“故人”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浙江绍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现代著名学者,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1904年,他第一个把《资本论》带进中国。


       马一浮与陈独秀相识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知20世纪初,他们在杭州、上海、芜湖与谢无量、田毅侯等一起,畅游于青山绿水之间,纵论天下大事,探讨现实社会问题,深研中国儒家经典,是相交甚欢的。马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认为当时陈“甚恬淡”。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之后,马一浮看到革命胜利后的现实,仍然是军阀混战、民无宁日,自度力不足以拨乱匡俗,乃退而闭门读书,从书中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陈却从具有革命维新意识,进而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并逐步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者。两个好友由于对现实的不同态度而分道扬镳了。当时,马写信给陈说:“闻仗策渡江,戮力乡国,见义必为,邦人所仰。金陵新拔,敌已逾淮。虏运未终,经纶匪易,公等勉之。浮山泽之氓,蔑术济屯,分填沟壑,亦无所憾。惟灵隐之约,斯游竞虚,欲求向之摩挲虫篆、敷论《典》《坟》,良不可得,堪为永叹。”此后30年,两人遂隔阔不相闻。


       1942年,马一浮从报上得知陈病故,写了一首悼诗,题为《有故人殁于羁旅,其邻争为营塚。感而作此,兼以志悼》。写好后曾对人说:“此诗评量其志行如其分。”那么,诗是如何评量陈的“志行”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诗:


            尸乡人识祝鸡翁,卵塔衔花百鸟同。

            要乞不毛防害稼,幸然被发免为戎。

            一时谁并雕龙辩,四野犹鸣射雁弓。

            投老遗文传字说,每怜才士尽樊笼。


       诗的开头两句,表面看是叙述了陈独秀去世后,靠乡邻资助得以安葬的事实。但首句用了“尸乡”、“祝鸡翁”两个典故,就表达了陈的志行。“尸乡”是地名,在今河南省。据《史记》记载:田(横)本齐人,齐王为韩信所虏,遂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召之日:“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不欲北面事之,乃自刎于尸乡,其徒五百人同殉。这与陈拒绝国民党高官厚禄的拉拢,身受牢狱之灾不屈服;也是与拒绝托洛茨基出国的“邀请”和抗击王明、康生辈的诬陷打击等行为,较吻合。“祝鸡翁”典出《搜神记》,祝是个善养鸡的人,成功养鸡百余年后,从容入山,人莫知其所终。是说陈已脱离“是非”之争,安然去世了。马一浮在同时给友人的信中,说陈独秀去世是“世人称讥不一,似与此君无关”,也即此意。次句切人“争为营塚”,以“百鸟衔花”渲染了善良美好。广大群众自觉为他送行、筑墓,说明他得到人民的同情和拥护。中间四句述说了他的晚年生活。他为“免为戎”,躲避日军侵略造成的灾害,蛰居乡间,贫病交加,但国民党当局和共产党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是不放过他。虽然他的言论和文章,像战国时期齐人驺衍、驺奭的“雕镂龙文”一样,没有人能辩驳倒它。可是仍不时有冷箭从不同方向射来,企图加以伤害。最后两句志感、志悼,表达了两人共同的无奈之情。陈既没有了表述政治思想观点的自由,就只能利用原有的才能,悉心研究学术,著《小学识字教本》等,在汉文字研究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继承和发扬汉文化作出了贡献。马一浮在日寇入侵、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想“继绝学于末运,扶仁道于衰微”而自由讲学,但受到种种干涉。勉强讲了两年半,就不得已而停止。但还想为后来学者多留一粒学习种子,故改为专事刻书,亦因经济困难难以为继,只能鬻字以维持。纵观当时社会,这还不只是两人的“无奈”,故发出了“每怜才士尽樊笼”的哀叹。


       马一浮、陈独秀的共同友人谢无量,在陈独秀去世后亦作了一首《哀独秀》,并抄寄给马一浮看。马在给谢的复信中说:“及读《哀独秀》诗,又愀然以悲。以彼才士,天下之好。乃为众嫉,抑塞以亡其天年,岂独交旧之感而已。”进一步表明了对陈去世的感受和看法。


       马一浮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在那时的环境下,他敢说陈之死是因“众”“嫉其才”乃“抑塞以亡”。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为出版《马一浮集》抄点此信时,我却没有完整刊出,删去了“乃为众嫉,抑塞以亡其天年”,使读者未能完整地看到马一浮对陈独秀的真实评价。今特补上。


       责任编辑:张鑫






       来源:《世纪》2009年1期






       注:本篇转载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使用,作者(版权所有人)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关注

0

粉丝

1104

主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3:52 , Processed in 0.050768 second(s), 20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