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民主是一种理想,有人认为是一种信仰。而专制统治者却坚信民主是平民剥夺他们特权的手段和理论。 其实,这都不是民主的真正内涵,民主就其本来的意义而言,是一种避免社会暴力冲突的“社会协调”智慧。 社会是人们为了“互利”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生存组织。互利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如果没有互利,也就没有人类社会。 因为社会生活是以个体的自由的部分丧失为代价的。只有更大的利益才使他们愿意承受这个代价。愿意遵守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律的制约。 利益永远是人类争夺的中心,也是所有生命争夺的中心,这一点是永恒的。在动物世界,这个问题是简单的,他们只有一种方式——武力争夺。动物世界一直如此,人类早期也是如此。即使到了部落、国家时代,也是武力掠夺,和动物不同之点,是这种掠夺方式是不是个体对个体,而是群体对群体。 在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如何协调个体的利益问题,成了社会的核心问题。 掠夺方式是人们获得财富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但是,从社会内部来看,这是一种周期性破坏的方式,任何一次暴力革命,都是以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生产能力的巨大破坏为结局的。 一个集团武力夺取成功,建立王朝或政权,然后就是维护既得的利益,剥夺其他人的财富,矛盾慢慢积累,一旦达到一个极限,暴力争夺重新开始,这是一个死循环,而每一次循环都是对生产力的大破坏:土地荒芜、生产停滞、人口锐减、教育科学完全消失。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一个经常处于争斗中的民族是无法强大的。 如何解决社会的利益冲突问题,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类社会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终于找个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社会模式——民主宪政,最终解决了人类社会这个最主要的矛盾。完成了人类社会结构的一次飞跃。 民主政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通过全民公决产生宪法,它的公平性得到了保障,同时得到大众的认可。宪法的权威性是稳固的。 2、 通过自由选举,大众可以选择能够代表他们利益,或者更优秀的人代表他们行使权力,同时,通过弹劾,可以对官员进行罢免。这是对官员最有力的监督和制约。 3、 言论自由不但可以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而且可以把社会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及时的暴露出来,有利于在公开的辩论中得到“化解”,其实这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协调方式。 4、 结社自由,这样共同利益或者共同信仰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团体,可以以集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可以预防一个集团或党派的做大,维护了社会各种力量的均衡。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性。 现代社会的特征是财富的快速增长,财富的来源已经不是简单的土地生产,而是变成了创造和交易。现在世界的财富70%多是创造的结果,资源的比重不足30%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利益关系,保障社会的公平和个人权力,冲突就会更见频繁和激烈。人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而且会因为内部争夺的而消耗大量精力,并且可能爆发社会的全面冲突甚至暴力革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 现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来至于两类人群的冲突:创造者和寄生者。 因为创造者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发明创造、生产、服务、协助获取财富,所以,他们喜欢自愿公平的交易,他们希望社会稳定,喜欢协商,反对掠夺。喜欢民主体制和法制社会。 相反,寄生者由于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他们要想获得财富,唯一的方式就是掠夺和强行占有,所以,他们喜欢暴力、特权、专制。 一个社会如果创造者占主导地位,这个社会肯定选择民主政体,相反,如果寄生者主导地位,这个社会肯定选择专制政体。 相对于寄生者对权利的欲望,创造者是很小的,因为他们不需要特权就能很好的生存,而寄生者则完全不同,他们离开特权是无法生存的,或者生存困难,因此,他们的权利欲是极大的,对特权的维护是坚决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命根子。 民主模式的核心就是变暴力争夺为协商解决。在任何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开始协商,或者全民公决,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就避免了社会内部的争夺和内在破坏性。社会得以在稳定的状态下发展。 从近代历史的事实来看,凡是实行民主的国家,都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内部的争夺和破坏基本消失,他们在稳定发展中逐步强大起来,他们的经济、科学、文化都在稳步发展。他们的政治体制也愈加完善。凡是民主国家,几乎没有发生过内战。 相反,凡是实行专制的国家,无论他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信仰是什么,他们都无法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无法消除内耗、内争和、内战。无法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潜力。 一个不懂得民主智慧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社会利益的协调方式,他们挑不出内部争斗,内部破坏的怪圈。同时,他们无法打开通往创造——交换的财富增长的途径。 应该说,民主是一种极高明的社会治理协调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18:54 , Processed in 0.037377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