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发行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六卷是陈独秀的音韵学、文字学文章共六篇。 音韵学四篇: 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 同魏建功来往信十余件 连语类编。 表。 文字学两篇: 小学识字教本。 致台静农手迹信及同陈立夫、陈可忠来往信。 附:文字学音韵学著作目录一览。 陈独秀音韵学、文字学著作还有其它一些因选编时版本受限,没有全部收入。根据陈独秀自己编的音韵学、文字学目录,尚有以下几篇: 文字学: 1、实庵学说《东方杂志》34卷第5、6、7、10、13号 2、说文引伸义考《国粹学报》1910年第68、69期 3、字义类例 民国14年亚东图书馆印本 4、干支为字母说 手稿本未发表,存目 5、甲戊随笔 2006年北京图书馆印本 6、右旁之声分部计划 2006年北京图书馆印本
音韵学: 1、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 2、中国古代语音有后声母说 3、荀子音表及考释 4、屈宋韵表及考释 5、晋吕静韵集目 6、广韵冬钟江中之古韵考
语言学: 1、西文译音私议 《新青年》第2卷第4号 2、中国拼音文字草案 手稿未刊 作于民国17年 中国的文字,从神农结绳到仓颉造字,从秦篆汉隶,到正楷行草,其历史之渊源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文字学的研究,首推后汉许慎。他作《说文解字》,创稿于和帝永元12年(公元100年),历时22年,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各代的研究者,大体都认同中国的文字是从“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研究者虽多,但都未能超脱许慎之源义。 梁实秋在刊印《小学识字教本》时,对陈独秀的文字学研究,指出了他的研究特点在于:一用科学方法将中国文字重新分类;二是对若干文字解说采用新的观点;三是内容简说扼要,易于学解。陈独秀在《小学识字教本》自叙中说:“昔之塾师课童,授徒而不释义,盲诵如习符咒,学童苦之。今之学校诵书释义矣,而识字仍如习符咒,且盲记漫无统纪之符咒至二、三千字,其牋贼,学童之脑力为使如耶。即中学初级生,犹以记字之繁难,累及学习国文,多耗日力,其他学科,咸受其损,此中小学习国文识国字之法急待改良,不可一日缓矣。”所以,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作成《小学识字课本》。作成后,由当时的国立编译馆油印50份,分发给国内专家,梁实秋分得一册。由于年久,油印稿磨损虫蚀,恐难保存久远。于是请人用毛笔将模糊之处细心描过,然后印500册,但效果不佳,又再请人费时十个月将全稿重描,使各页清晰无误。梁决定将之名改为《文字新诠》,并隐去陈独秀的姓名及其所作之《自叙》。由梁另加叙言,于1971年由台湾语文研究中心影印出版。1995年5月,四川巴蜀书社出版是根据严学宭先生的藏本,整理出版发行。始为国内研究陈独秀的专家们重视。 陈独秀对音韵学、文字学的研究,是以为教师教学,学生读书、识字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训诂学派对音韵学、文字学的研究,而以科学的研究模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当时学界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 陈独秀根据汉语的书面文献和现行活动的语言资料探讨词的演变,又根据字形分化,词义发展和语言演变的规律来揭示词之间的渊源关系,这种深入研究词实际,求得正确的语源解释,完全符合研究词的来源和它的发展进程的语源学要求。这种以按语源系统的编写方法,是陈独秀对汉语词史研究的总结和新成果。 1932年10月至1937年8月,陈独秀在南京第一模范监狱里,曾对濮德治说:“要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探索一条文字学的道路,”并称从文字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到社会和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于是着手撰写《文字初阶》,出狱后,在江津继续此书的撰写,易名为《小学识字教本》。 陈独秀在《小学识字教本》中科学地把文字分为: 一、象数 7字 二、象天 15字 三、象地 32字 四、象草木 57字 五、象鸟兽虫鱼 82字 六、象人身体 63字 七、象人物动作 67字 八、象宫室城郭 40字 九、象服饰 25字 十、象器用 157字 陈独秀在《小学识字教本》中,对许多字的立意都有新的解释。例如象字,《说文》只说:长鼻牙,南越大兽。陈的解说中加了“中国古时象多,殷时尚与牛马同用,其后渐少,人犹追想其形,故以为图象、想象、肖象、象征字,相似之像亦从之。象性行迟缓,故犹豫字从象。又如进字,繁体字進,陈独秀解释为,鸟之行走,只进,而不能退,飞鸟而不退行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成立了政务院,下设文字改革委员会,对中国文字的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汉字的简化改革以及汉字的拼音改革,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代的学生识字从拼音开始,非常便利而科学。《小学识字教本》已经不起多大作用了,但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陈独秀留下的《小学识字教本》,仍然有着历史意义的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03:17 , Processed in 0.029975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