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了《谈政治》一文,它标志着陈独秀完成了从民主主义革命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该文立意新颖,论述独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它论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其中,特别论述了中国经济要走自由贸易化的道路。他指出:在那万邦林立之中要让“大家自由贸易起来,自由办起实业”。这一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陈独秀国际视野下的经济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即由低级向高级演变。陈独秀的国际视野经济观,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就进入了成熟化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他预见:战后的中国经济将走向国际化。他在《被压迫民族之前途》一文中指出:“被旧的民族观点蒙住了眼睛,看不出将来国际化的新趋势,落后民族自己的经济条件,当然谈不上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如何发展也谈不上。没有任何民族的英雄能够阻止这一国际集团化的新趋势;而且被压迫的民族,也只有善于适应这一国际新趋势,将来才有前途。”“所以任何落后民族,若以民族政策自限,必至于陷于孤立而没有前途,就是苏俄也不例外。”(《陈独秀著作选》<三>1993年版第606、602、608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陈独秀的这种充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很值得当代广大党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学习。重温陈独秀的国际视野经济观,对我们今天的深化改革开放仍有借鉴意义。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老祖宗不能丢!”陈独秀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他的光辉思想和高尚革命理论家、政治家品德即党德,为后人立下了楷模,他的功德与日月同辉,永照凡间。 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界认为,陈独秀的伟大功德,不仅在于他积极参与指导了新文化运动,高举了民主、科学、社会主义三面红旗,领导了“五四”运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指导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斗争和北伐战争等,而且还在于他被错误的冤枉的开除了党籍后,仍不变共产党员的立场,仍不动摇对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仍不减对帝、官、封三座大山的仇视;更在于他在贫病交加的晚年,身居偏僻的江津县鹤坪村时,仍在为中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探究宝贵的理论见解,指引着我党的后来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辉煌的贡献。 在陈独秀的国际视野经济观的启迪下,1941年5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确指出:“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来边区旅游,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陈独秀和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为近20多年来,被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所继承和发展。其中,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迈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由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这正是:“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陈独秀的国际视野经济观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21:12 , Processed in 0.031230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