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韵清音

2004-12-11 19:39| 发布者: 多声| 查看:10608| 评论: 0|原作者: 一品黄梅

摘要: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1日出处:黄梅名家作者:一品黄梅已经有80634位读者读过此文人民艺术家 严凤英 安庆是中国著名戏曲京剧的发源地。明代末年安徽省"青阳腔"流传到安庆,与枞阳县的"乱弹腔"合流,形成"石牌腔"。到 ...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1日  出处:黄梅名家  作者:一品黄梅  已经有80634位读者读过此文

人民艺术家 严凤英


    安庆是中国著名戏曲京剧的发源地。明代末年安徽省"青阳腔"流传到安庆,与枞阳县的"乱弹腔"合流,形成"石牌腔"。到清康熙年间,安徽建省,安庆府为省会,"石牌腔"又称"徽腔"。乾隆年间由石牌艺人高郎亭、郝天秀率班进京表演,号称"四大徽班"进京。清道光年间,"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安庆潜山人)以毕生精力破旧立新,使徽调逐渐演变为京调。
    安庆是统领中国文坛200多年的清代"桐城派"文学诞生地。"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桐城(含今枞阳)人,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桐城派文章大都有不可低估的艺术魅力,成为一代文学正宗,其中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刘大櫆的《游三游洞记》、《浮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游灵岩记》等。
    安庆是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黄梅戏起源于与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民歌。清代乾隆年间采茶调一路传进安庆府的宿松、望江、怀宁等县。吸收了安庆民歌和民间音乐的艺术营养,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一种独具安庆地方特色的民间戏种--黄梅调,亦称黄梅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扶持黄梅戏,1953年黄梅戏终于唱出了安庆。严风英、王少舫等调到省城合肥,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团,50年代至90年代,是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优秀剧目被拍成电影,尤其是《天仙配》影片于己于1956年初在国内外上演。这期间,最出色的黄梅戏演员有严风英、王少舫、麻彩楼等。而成就最高的是严风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8:00 , Processed in 0.025965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