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彭述之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远东局委员和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 委员联席会议上的发言记录 陈独秀同志论农民问题 (摘自1926年11月5至6日远东局和中共中央联席会议的材料) 我打算谈四个问题,即(1)中国土地集中的过程;(2)农民运动的形式;(3)我们在农民问题上的政治纲领;(4)在开展农民运动基础上我们和国民党的关系。 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土地占有有三种形式:(1)官僚和军阀手中的土地;(2)各种公司手中的土地;(3)为了开发工业原料而占有的土地。最大的一组大土地占有是第一种形式。第二种比较少。我们可以在黑龙江、安徽看到。至于第三种,它的产生是与对盐矿的占有联系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将被采尽,而土地则留在占有者手中,但对土地的耕作方式很简单。在黑龙江,大土地占有是自由土地大量存在的结果。在湖南,大土地占有者手中的土地是湖泊干涸后形成的。在广东,这种土地是由于海面缩退而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沙质地。第三种土地占有是为了开发工业原料,数量比较小。从中获得棉花。 第一和第二种大土地占有显然不是资本主义式的。虽然它们在组织方面表面上接近于大资本主义企业,但整个生产方法绝不是资本主义式的。第三种是直接为自己的企业开发原料。所有这三种都没有提高农业强度的因素。 土地集中在这三种占有者手里对于中国革命的命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造成了农民土地的狭小。但是这种集中过程不是资本主义式的,而是封建式的。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农民同资产阶级,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不会产生矛盾。 第一种大土地占有形式,即土地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所有这三种大土地占有形式大约集中了中国全部土地的四分之一。 农民运动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着各个不同的形式。 在中国北方,即在河南和陕西,有“红枪会”组织,每个省大约有4到5万个。这些组织联合着小私有者农民或破产的农民。它们的宗旨是同各种捐税、土匪、豪绅和贪官污吏作斗争。它们发动的形式是武装暴动这种切合实际的做法。它们的主要愿望是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构。 在华中,我们在湖南有40万参加农会的农民、小私有者和佃农。在湖北有4万这种社会成员。在四川,有10万多,他们在土地占有者和小私有者中间,但是这个运动不是在我们的领导下进行的。在华中所有这些省,农民进行斗争的目的是反对各种捐税,反对高额地租,反对民团、土匪。他们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农民组织和良好的管理机构。 在南方,我们在广东有一百多万有组织的农民、小私有者和佃农。在这里,斗争是反对各种捐税,反对高额地租,反对民团和豪绅。 由此可见,整个农民运动的共同点是反对各种捐税,反对豪绅,反对军阀。由于运动的觉悟程度不同,也有某种差别。 我们的要求纲领应包括以下几点: (1)减少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取消非法的税捐(特别是钱币兑换税)。 (2)限制借款的利息和禁止收税。 (3)组织和武装农民。 (4)禁止转让土地。 (5)将大地主、豪绅、军阀的土地以及公有土地交给农民。 土地国有化的口号农民不喜欢。农民拥护将土地划归他所有。 (6)剥夺豪绅的政权并将农村政权交给农民。 应当明确无误地强调指出,这里说的仅仅是农村政权,而不是全国政权。现在农村政权掌握在地主和豪绅手里;应当使它掌握在农民手里。 其次必须正确地排列我们的要求:现在提什么,以后提什么,以便不使人感到害怕。 在农民问题上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是很复杂的。现在我们无论如何必须保持同国民党左派的联盟。应当号召农民加入国民党队伍,以防止左派向右转,并给它以力量来同右派进行斗争。 现在就可以为将来制定三种政治组织关系形式:(1)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在国民党的旗帜下领导农民;(2)改组国民党,保留其名称,但实际上是工农的国民党;最后,(3)在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新党,即工农党。所有这三种形式要根据他们左倾的程度来安排,应当根据农民的要求来选择。但是,从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角度来说,越是左,无产阶级和农民在其斗争中就越是孤立。 中国革命在飞速发展,形势变化日新月异。但是,制定未来的纲领要比制定当前的行动纲领容易得多,因为未来的纲领很可能落后于农民的要求。因此,处理问题不应搞教条主义,要根据斗争的发展提出我们的口号。 应当不急于选择新的组织形式。 彼得罗夫:在确定前景和选择三种组织形式中的某种形式时,应当考虑到,我们真的不得不进行选择时,形势将会跟现在有所不同。国民党左派将掌权,将不是向左转,而是向右转。资产阶级会向右转,而农民向左转。如果选择第一种关系形式,那么各阶级在统一的国民党内的联盟就会被排除。 许多事情将取决于国际形势。如果国际形势顺利,那时将选择第三种形式,即工农党。如果不顺利,那就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结盟,但务须保留左派国民党的名称。 如果国民革命顺利发展,如果一年间全中国将被北方和南方的军队统一起来,而国际革命没有跟上,那么就应当选择第二种关系形式,即保留国民党的名称,但实际上是工农国民党。 1926年11月5至6日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02:51 , Processed in 0.038353 second(s), 21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