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7日,是陈独秀先生逝世80周年。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从《觉醒年代》到“网红”陈独秀,中国青年仍然热爱着先生。 陈独秀先生认为青年之于社会:“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那么他对中国青年提出了哪些希望?又做出了那些榜样呢? 1915年,在《新青年》创刊号《敬告青年》一文里,陈独秀对青年人提出了六点寄望:(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提出的这六点,正是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对中国社会的改造方向和未来发展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期盼。 其中第一条“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就是“人权”即“民主”思想;第六条“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是“科学”思想;第二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第四条“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则是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也就是说,100多年前,陈独秀先生就提出了中华民族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请来两位先生即民主科学,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在“世界的而非锁国的”这条中,先生特别指出:“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也就是说,人类文明中有些普世的价值,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国情而加以抵制,那是闭关锁国,那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第三条“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第五条“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在更深层次上,则是阐发了“人性”与“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用封建的纲常礼教、仁义道德否定人性、否定个体,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用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否定实利,这种非理性的文化传统,是导致近代中华民族缺乏人文主义的活力、没有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西方文明,则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激活了创造力,又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启蒙运动,把人性上升到了理性和法治,“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才有了今天的文明。 陈独秀先生是新青年的榜样,是永远的新青年! 我们青年人应该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陈独秀语。《每周评论》:《研究室与监狱》)陈独秀先生一生五次被捕入狱,两个儿子被杀,因为参加革命有家不能回,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加,逝于四川江津,陈独秀先生及其一家为爱国救国做出了巨大的的牺牲和奉献。 我们青年人还要学习先生的民主、科学精神。他认为:民主“是人类进步之唯一的伟大指标”;《敬告青年》中,陈独秀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人权”、“科学”即陈独秀所极力推崇的“德先生”、“赛先生”。 民主是大智慧、是凝聚力、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法治的保障、是权力制约和反腐的利器。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发展。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而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客观事物。科学的对立面是主观臆断,迷信盲从,愚昧无知,简言之就是蒙昧。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说的那样:“现在可以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实际上,陈独秀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和影响,不仅震撼和引领了一代炎黄子孙,而且对未来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造,仍然有着深远的启导意义,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主、科学的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精神内核。 最后,还是让我们借用毛泽东1919年7月在《湘江评论》上的话,来结束本文。 “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精神万岁!” 阅读陈独秀:《敬告青年》视频课堂实录 https://v.qq.com/x/page/z33165debgx.html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03:32 , Processed in 0.039722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