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产国际二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举行的共产国际二大上,“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列宁认为,第二国际后期出现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革命性减弱、倾向于走和平改良议会道路的修正主义现象,是由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所形成的对殖民地大众的剥削,产生了超额利润,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制度的基础,世界革命的策略应该积极支持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7月26日,大会通过列宁的提纲和罗易的补充提纲。 在这次大会上,马林被推荐担任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秘书。1883年出生于鹿特丹的马林,1902年参加荷兰社会民主党,后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建立社会民主联盟,并和伊斯兰教联盟结成统一战线开展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他参加了在苏俄举行的共产国际二大,并作为爪哇的代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成员。 26日这天,根据列宁的要求,马林接着列宁的讲话发言,并向所有参会委员“详细地报告”了“我们对提纲所作的修改”。他首先根据自己从事革命运动的经验,论证了殖民地新资本“对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性”和这次大会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列为重要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东方这些“棕色人种中,有一种新的精神已经觉醒”,“当我们到城镇和产糖区的工人中去和他们谈到低工资、死亡率和重税等问题时,赢得了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定程度的信任”,“经济状况已发展到使群众运动成为可能,并有了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的基础”。其次是对提纲的原则态度。马林赞同列宁和罗易二人的提纲,但强调,我们不能扮演一个空谈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对远东进行一些实际帮助。 由于列宁的信任,鉴于他对共产国际二大精神的透彻理解与把握,以及丰富的开展工人运动和统战工作经验,1921年马林被派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推动、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组织。他接着提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组建民主联合战线,应是对共产国际二大如上精神的贯彻落实。 分析比较中国各政治力量 并同国民党进行广泛联系 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1921年4月,马林带着共产国际二大上述讨论和提纲的精神前往中国,6月到达上海。随后会同尼克尔斯基一起帮助召开了中共一大。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马林眼中,不仅在“非法地”工作着,而且说它“仍然作为一个宣传团体会更好一些”,如何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出书斋,走出地下,迅速发展壮大,掀起革命运动高潮?根据他在爪哇的经验,必须联合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走统一战线之路。 在对中国各地特别是上海的工人组织乃至各阶级阶层进行广泛研究之后,马林发现,“目前时期没有一个发展了的阶级能够担负政治领导”。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学生运动的领袖们由于中国政府给予留学机会而纷纷出国升学,结果,学生组织已失去意义。除了北京附近的铁路工人之外,只有广东工人团结在现代工会组织之中,中国的旧式工人组织、行会、秘密结社——如上海的青、红帮之类,与其说是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一种助力,勿宁说是一种障碍”。“中国人口中,广大的群众是农民,他们虽然贫穷,但差不多都有少量土地。内地同海外资本主义世界几乎不发生任何联系……农民群众对革命完全漠不关心”。 联合谁?他把目光投向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既然广东有了现代工会组织,国民党开展了相应的工人运动,那就应当与广州的国民党领袖们进行接触。1921年12月,马林带着翻译张太雷前往桂林,拜见正在那儿组织北伐的孙中山。马林在桂林住了9天,同孙中山作了3次交谈。接着,他前往广州,受到廖仲恺等国民党领袖的热情接待,并同廖仲恺多次交谈。这一路经过与孙中山等人的会见和一系列考察,他了解到,国民党性质是民族主义的,它的党纲特别是三民主义,使得各种不同的团体和个人都能加入进去;孙中山说自己也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目前可以与苏俄先建立非官方的联系,也可以在国民党内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广州的现代工会组织,虽然“直到现在这儿找不到任何职工国际的文件”,但引导其“与职工国际发生联系,在我看来是可能的”。由此他得出结论,应该在不需放弃独立的前提下,让共产党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这是促使中国共产党迅速有效开展革命运动走向发展壮大的更方便的门径。他后来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兴冲冲地说,南方工作大有可为,而且能够成功。 积极争取共产国际支持并同 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沟通协商 马林立即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上报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争取他们的赞同与支持。1922年2月马林离开广州,于3月回到上海,他开始将这一切思考写成两份报告,一份给共产国际,介绍共产党和国民党,建议国共合作;一份给苏俄外交事务人民委员会,建议在南方设立代表团,然后即动身去北京见苏俄公使派克斯,请派克斯将两份报告转报莫斯科。共产国际在收到马林的报告后立即赞同了他的建议,并指示2月来到中国帮助召开团一大的达林进一步跟进。达林回忆,接到派克斯的指示,他迅速动身于4月初到达北京,以正式全权代表的身份“同孙中山建立直接联系;弄清楚孙中山的国内外政策;他对苏俄的态度;他近期的计划,以及作为积极因素的国民党在广州政府的政策中所起的作用……同孙中山谈判”。 与此同时,马林立即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议,争取开启“民主联合战线”的闸门。4月初,马林返回上海,随后召开有关会议,动员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国共合作。具体主张为,“赤塔政府对待吴佩孚的方针是完全错误的……国民党领导集团方面对群众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相联系的重要性缺乏理解,这是中国反帝力量在发展民族主义运动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国民党松懈的组织形式使得在党内很容易促进群众运动的思想;因此必须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系;他们应该加入国民党,但应该保持自己的组织和报纸,并应继续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活动和组织中心”。 1935年8月19日,马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他的这些观点。他特别强调,陈独秀也同意了他的观点,“只有一两个反对,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反对最强烈的是张国焘”。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的对时局的主张 按照会议精神,在达林的帮助促进下,中共中央局形成《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于1922年6月15日对外公布。这是党成立后第一个公开发表的重要政治声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为党的二大制定民主纲领、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马林继续争取共产国际指示,明确实施路径。4月23日,马林前往苏俄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7月11日,他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提交了正式报告,重申自己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不需放弃独立的前提下,必须放弃他们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他断然警告说,“只要他们不愿与国民党联合,这些小团体开展宣传工作的前景是暗淡的”,并建议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迁到广州,以便“可以公开地进行工作”。近乎同期的16日到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确认了上述关于时局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西湖会议油画 夏葆元 画 共产国际执委会对马林此次总结汇报再表赞同,“彻底终结了”“赤塔依赖吴佩孚的方针”与想法,明确要求,共产国际驻中国特派代表应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决议的精神为基础;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共产党人应该在国民党内部和工会中组成从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并命令中共中央必须立即把地址转移到广州,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与马林联系下进行,同时选派越飞前来专门就国共合作问题和孙中山协商。8月,马林陪同越飞到达北京,越飞暂留北京,马林很快南下召开西湖会议,传达共产国际有关指示,讨论如何进一步具体开展国共合作。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越飞联合宣言》发表。由此,国共合作的民主联合战线开始蓬勃展开。第一次大革命高潮很快到来。 但从有关会议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接受马林的建议并形成声明来说,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在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寻求突破。民主联合战线的建立,应该包含着马林和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未来之路的共同探索与共同构建,为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登上群众性政治行动的舞台,成为中国历史的动力”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也促使帮助党领导的百年统一战线迈出艰巨而意义重大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统战部 来源 《党史信息报》 编辑 / 丁达 制作 / 刘捷 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2 23:07 , Processed in 0.042073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