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科学、改革开放、人性理性 ——再读新文化运动宣言《敬告青年》

2023-5-30 08:03| 发布者: brights888| 查看:101076| 评论: 0|原作者: 万多胜|来自: 本站

摘要: 《敬告青年》发表的历史背景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作为《新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标志着新文化运 ...

 

《敬告青年》发表的历史背景

 

《敬告青年》原载1915915日《青年杂志》1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作为《新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于此时此地发表《敬告青年》,并将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政治方面:其时的中华民族深受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及北洋军阀的武力统治日趋黑暗,国家和民族如欲摆脱亡国灭种,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的掌门人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和尊孔复古是势不两立的。随着中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他们认识到,中国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打到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建设民主科学和人文理性的新文化。

陈独秀以《敬告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是因为他认为青年人“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中国社会改造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在这篇文章里陈独秀对青年人提出了六点寄望。

 

那么,这六点寄望在更深层次上,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哪些精神和思想呢?随着《觉醒年代》热播和陈独秀热的又一次兴起,笔者再读《敬告青年》,尝试做以下补充解读,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六点要义之民主、科学

毫无疑问,第一条“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就是“人权”即“民主”思想;第六条“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是“科学”思想。

陈独秀认为民主“是人类进步之唯一的伟大指标”;《敬告青年》中,陈独秀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人权”、“科学”即陈独秀所极力推崇的“德先生”、“赛先生”。

关于“人权”即“民主”,陈独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权利,而绝没有奴隶他人的权利,也绝没有将自己认为是奴隶、以奴隶身份自居的义务。奴隶行为,是指古代权贵以武力手段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行为。他说:自从人权平等的学说兴起以来,奴隶的名号就再也不能被我们心中的血气所忍受了。世界将近代欧洲的历史称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是寻求政治上的解放;否认教权,是寻求宗教上的解放;平均分配财产的学说兴起,是寻求经济上的解放;女子参政运动,是寻求男权上的解放。

什么是科学?陈独秀解释道:科学是我们将事物本身的概念和客观实在的现象结合起来,诉诸于我们的主观理性判断后,所前后不矛盾的东西。想象是什么?想象是脱离了客观实在的现象,也抛弃了主观上的理性的东西。想象是人们凭空构造的,存在着假设但是却没有实证,不可以让我们这些人间的智慧生灵明白事物的缘由,也没办法给我们道明万物的法则。近代那些想要飞跃大洋的、比其他民族优越的民族,他们的科学兴旺的功劳并不亚于他们的人权学说,民族需要科学和民主就好像通行需要船和车一样。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要将一件事做起来或是要探究一个事物,无不需要我们诉诸于科学法则,并以此来确定得失与否、听从或违抗与否——科学的效用将让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说所为一律遵从我们的理性,并以此将迷信斩除,将无知妄作的风气停止。

鲁迅先生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发展。民主是大智慧,是凝聚力,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法治的保障,是权力制约和反腐的利器。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而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客观事物。科学的对立面是主观臆断,迷信盲从,愚昧无知,简言之就是蒙昧。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说的那样:“现在可以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六点要义之改革、开放

陈独秀《敬告青年》的第二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第四条“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则是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也就是说,100多年前,陈独秀先生就提出了中华民族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改革开放!

为什么要改革?陈独秀指出:如果从宇宙的根本法则来说,森罗万象,万物没有一天不在演化进步的道路上,绝没有保守现状的道理。以人类自身的进化来说,固守古旧而不求变化的民族,是会日渐衰亡的;而每日新鲜追求进步的民族是会蓬勃发展而不止的——如此看来,存亡的命数,是可以预见的啊!况且我们国家现在还睡着大觉做着大梦,没有达到觉醒的状态,固步自封,重视政教文章,而对于人民的物质生活没有多少关心,相比于其他国家,这样的情况显得丑陋拙劣,又怎么能够与当今世界斗争抗衡呢?

为什么要开放?陈独秀给出了通俗的比喻和警告: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都对世界没什么通晓认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图求生存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关上了大门来造车,将车推出了门也未必能够保证车轮和车的轨迹是相合的。”现在我们国家的“造车人”,不仅仅是大门紧闭,而且还想用旧社会的礼仪和工匠制度来走欧美国家的康庄大道,这样所造成的祸患就不只是不合乎轨迹而已了!

陈独秀还在“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中特别指出:“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也就是说,人类文明中有些普世的价值,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国情而抵制改革开放,那就是闭关锁国,那是违背世界潮流的反动的。

六点要义之人性、理性

《敬告青年》对青年人提出的第三条寄望“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第五条“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在更深层次上,则是阐发了“人性”与“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用封建的纲常礼教、仁义道德否定人性、否定个体,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用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否定实利,这种非理性的文化传统,是导致近代中华民族缺乏人文主义的活力、没有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西方文明,则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激活了创造力,又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启蒙运动,把人性上升到了理性和法治,“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才有了今天的文明。

陈独秀说:“我们国家的旧风俗,行为习惯是萎靡的:过分地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暂且不论;那些洁身自好的人,声音微小,隐匿沉沦,(每天只追求)吃点小米穿着布衣,是对这个世界的发展没有好处的——我们将这些人看做名人雅士,实际上他们和游荡懒惰的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人心的污浊之处也不会因为这种人的存在而有所补救,如此下来,我们国家的人民对旧风气的抵抗以及勤劳耕作的习惯都半途而废了。”

 

“排除万难,砥砺前行是人生而就有的天职。如果怀着善意去理解退隐的行为,可以把它看做世外高人在远离尘世;但如果怀着恶意去理解的话,退隐就是精神上弱小的人不能适应当前竞争的现象了。在欧美的风俗里,人们把气势勇猛、一往无前的斗争看作上好的德行;而在我们亚洲,却是以闲情逸趣、恬静淡泊为美好的风气——这应当是东西方民族强弱有别的原因其一。这是退隐主义根本上的缺点。”

 

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呜呼!欧罗巴铁骑,入汝室矣,将高卧白云何处也?吾愿青年之为孔、墨,而不愿其为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陈独秀希望:我们国家的青年能够像孔子和孟子,而不是像巢父和许由;希望那些想学托尔斯泰与达噶尔那样隐遁不关心时事的青年,不如去学习哥伦布和安重根,像他们那样进取有为!

 

《敬告青年》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敬告青年的六点要义各蕴含了一种精神: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民主;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科学;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改革;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开放;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人性;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理性。

 

陈独秀敬告青年的这六点,正是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因素,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向青年人提出了改造的要求。

 

因此,《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文化运动精神之核心爱国主义充盈其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五提倡五反对浓缩其间,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张、体现出他们瞩望于青年但又必须改造青年国民性的深刻意识。该文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由此而诞生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百年回首,大浪淘沙,然而纵使一百多年过去了,再读《敬告青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现实的启导意义,那就是: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追求民主科学、改革开放、人性理性的进程中,青年当荡涤旧思想,冲破封建残余文化,锐意创新,让个人与世界潮流同进步。今日之青年更应该勇担时代使命,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勇敢奔跑的英姿。

 

 

 

参考文献:

 

陈独秀:《敬告青年》原载1915915日《青年杂志》11

 

  迅:《鲁迅全集》第一卷 杂文集《热风》《科学与鬼话》

 

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万多胜   陈独秀研究网 chenduxiu.net 执行主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0.026531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