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殊材料展现风云际会

2009-12-3 10:34| 发布者: 西城大官人| 查看:10443| 评论: 0|原作者: 胡伟

摘要: 谈到陈独秀就会谈到《新青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和这本杂志是联系在一起的。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贡献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他通过这本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这正是五四新文 ...

谈到陈独秀就会谈到《新青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和这本杂志是联系在一起的。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贡献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他通过这本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这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第二,他在北大做文科学长(文学院院长)期间,培养并带领了大批进步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包括日后成为北大代校长的傅斯年、成为共产党人的邓中夏等等。第三,《新青年》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平台,陈独秀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要领导人,用后来学者的话来讲,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和策划者”。


2007年年底接到这个题材,我就立即收集资料,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查阅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时期的几乎所有相关文字资料,还读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物的传记。每个历史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我似乎能闻到那个年代的氛围、味道。


我在构图上是这样来考虑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不应局限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而有一定的历史跨度。因为《新青年》杂志是1915年创刊,1922年终刊,这期间从上海迁到北京最终又迁回上海。1920年以后,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团结和吸引了当时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基于这些史料,我的画面中一共出现了19个人,有主要撰稿人和当时的轮值编辑,也有受《新青年》影响在各地自主创办刊物、自愿接受陈独秀指导并靠拢在他周围的一些知识青年。我觉得这样才能完整地表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历史全貌。


作品的构图是金字塔型的。陈独秀在金字塔底的正中,左侧是李大钊,右侧是胡适,这是三个最重要的人物。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蔡元培,如果没有蔡元培,陈独秀很难在北大建立一个培养和发现进步青年的基地。鲁迅、毛泽东站在后侧。鲁迅在《新青年》上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文章,但是在整个团体、事件里面,他的作用或者说贡献不如前面提到的几个人。每个人物的姿态、表情都参考了一些史料。


“群像并置”的形式是我刻意选择的,有些人觉得这种手法很陈旧,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场风云际会,参与者有前有后,有进有出,有聚有散。参与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比如陈独秀和胡适,但其总体的思想脉络是一致的。至于具体的表现手法,我选用了特殊的材料。我不是先画人,而是先画背景,在背景上用力很大,画了一块层次繁复的云,然后画人物。最终我可能要采取一些综合材料技法,一个人只露出一个头,一个人只露出一只脚,或者一个人的眼镜片在闪光……用这些手法描绘历史事件当中的这些人,把历史空间带到今天来。最终使这个场景既是历史的,又能够和当代人的思想交融。


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会是我国重大的百年工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同样是一个百年工程。假设组织100位史学家用文字来表现100个历史事件,他们怎么写?这牵扯到很多的历史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艺术是具象又抽象的,用形象的、艺术的手法来展现历史上的100个重大事件再合适不过了,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完成的国家项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4 06:05 , Processed in 0.027251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