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共收到北京、安徽、河北、辽宁、江苏及上海等地学者论文46篇,党史学界知名专家任建树、叶尚志等及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学者60余人与会。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忻平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其最大成果就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同时其高举的“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一直以来是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进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陈独秀诞辰130周年,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和陈独秀,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继续努力完成五四运动遗留的课题,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他同时介绍了上海大学及历史系的发展概况,表达了对党史学会下次会议到上海大学召开的期待和欢迎之情。 开幕式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红代表倪兴祥馆长致欢迎词。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张云教授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建树研究员致贺辞,并做主题发言,认为本次会议将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二者联系起来纪念和讨论,很有现实意义。他认为,第一,应怎样去理解毛泽东所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句话。应从陈独秀的思想影响和思想领导上来理解。比如,五四运动中,诸如傅斯年、张国焘等走在最前面的人物,均是受到陈独秀的深刻影响,才投身运动之中,即可表明陈独秀所具有的领导地位。第二,应怎样看待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怎样继承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运动不但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更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发扬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本次研讨会,上午的会议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唐莲英教授主持,6位学者作大会发言,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的《五四前后思想变动与中国革命道路转折》,复旦大学金邦秋教授的《论陈独秀早期哲学思想及其时代意义》,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石钟扬教授的《五四运动的传统是继承了?还是流失了?》,上海大学历史系刘长林教授的《社会改造的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改造思想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沈建中研究员的《从“总司令”到总书记——论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必然性》,同济大学丁晓强教授的《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贡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人才开发》社长叶尚志作了激情洋溢的发言。作为五四运动的同龄人,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下午的会议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历史系刘长林教授主持,有9位学者作大会发言,主要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徐云根副研究员的《中共“一大”代表与五四运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张忆军教授的《五四时期陈独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思》,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的《陈独秀民主主义的起源——以<安徽俗话报>为中心》,上海大学张元隆副教授的《从国权、民主到社会主义——陈独秀国家观念的演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徐光寿教授的《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与陈独秀“领导核心”说商榷》。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储天虎也在会议上做了题为《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战争认识的嬗变》的发言。在自由发言中,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热烈争论,气氛甚为活跃。最后,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张云作会议总结。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12:37 , Processed in 0.026538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