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市社联大楼举行。该书以陈独秀建党心路历程为经,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为纬,是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初心萌发的学术著作。
《“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于2017年11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凡31.6万字。
陈独秀与近代上海的红色文化
《“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以遗文资料和档案资料为基本依据,按照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截取了陈独秀建党前后“三次跨越”的历史进程:儒学秀才(“选学妖孽”)――康梁信徒(“康党”)――资产阶级革命志士(“乱党”)――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剖析了建党前后陈独秀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想理论和政党组织做出“三个选择”的坚定信念,挖掘其为什么选择、怎么样选择、选择的影响等思想深层的问题。
该书作者、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光寿研究陈独秀已有三十多年。
“我感到多年来学界对陈独秀的学术评价还不够公正,史料和观点仍不能匹配。”
在他看来,陈独秀出身官宦,却终身为贫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奋斗;五次被捕,却把监狱当研究室;从创办《新青年》起长期坐镇上海,以私人住所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在上海发动工人运动,成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主持召开中共二大、四大,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主持制订第一部《党章》及三次修正案,纯洁了党员队伍;发布了党内第一个惩治党内贪腐的文件,组建了党内第一个纪检监察机构,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监察制度......
“他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主要领导人。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初心萌发地,其红色文化源头是从陈独秀开始的。”徐光寿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在正式写作的近千个日夜中,他过着“且阅读、且感动、且思考、且写作的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
“我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淳朴的初心所感动。对革命先贤崇高境界和革命风范的真诚敬仰,是我完成本书最大的精神动力。”
学界对陈独秀需进一步硏究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对徐光寿的研究文化背景、不懈的学术追求和厚重的研究积累予以肯定。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晓强也评价《“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史料扎实,研究严谨。
“我认为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贡献极大。他不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但是,他作为新文运动的旗手,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立即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将,并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几乎与此同时,他使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成为实际行动,展现出了政治魄力。”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表示党史工作者要咨政育人,回顾和总结历史很有必要。“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早期的实际领袖,也是一位精神领袖。无论在党的创建、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和共产国际的关系等方面,都绕不开他。现在关于他的材料也都陆续披露出来了。在建党96后的今天,我们可以从更多个侧面来研究这段历史,所以我想,在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陈独秀的地位和历史贡献十分重要,今天看来,还要进一步地认真审视和加以深化硏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武坦言陈独秀研究难度很大。“首先,陈独秀前后变化大,几乎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都备受争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争议人物。透过这样一个人来回顾我党早期创建历史,是有难度的;其次,陈独秀研究已经有很多有重要建树的大家。”
“但这本书的写法很有特点,它没有写成一部传记,而是选出陈独秀最关键的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这也是陈独秀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我们看这部书,既是看徐光寿个人对陈独秀的理解,也是在看一部陈独秀研究的学术史。这样的结合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