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安徽安庆的故居曾有五处,现在只剩南水关28号一处了,且亟待修缮。
据考,清光绪五年(1879)十月九日,陈独秀诞生于安庆北门“后营”旧居。“后营”是清代营房,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中,后未重建,剩下一些破屋住着18家贫困菜农,故此处又称“后营十八家”(今海军116医院东侧)。陈独秀出生时,他们实际是住在贫民窟里。陈独秀的祖父陈晓峰、父亲象五、叔父昔凡,母亲、婶母、哥哥和两个姐姐等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经常靠捡白菜帮为食,生活十分清苦。陈独秀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他六岁就受启蒙教育,白胡子祖父望孙成龙,执教严厉,独秀背书背不好,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生气动手打。但不论挨什么样的毒打,独秀就是不哭,也不讨饶。他母亲为此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并劝他说:“你要好好地努力读书,将来中个举人替你父亲争气;你父亲读书一生,未曾中举,积忧成疾,英年早逝,叫人痛心。”母亲一面哭,一面讲。母亲的眼泪比祖父的板子有力量。后来他对人说:“不怕打,不怕杀,就怕人对我哭,尤其是母亲哭……”可见独秀刚烈倔强的性格在幼年就形成了。
独秀幼年极为聪慧,在私塾读书时,十分调皮,常把同学们已经做好的文卷抢来撕掉作游戏,等老师要做文卷时,他一挥而就,而别的同学则只好干瞪眼。清光绪二十二年,陈独秀在安庆府学宫参加府试,名列榜首,考中了秀才。母亲高兴地煮了许多红鸡蛋散给亲友。陈独秀因生父死得很早,叔父没有儿子,故过继给叔父陈昔凡。陈昔凡长于诗文、书画,一度官运亨通,先后任奉天新民县知县、辽阳州知州。经常写信勉励他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左右,安庆基督教圣公会征用“后营”一带菜地,准备建同仁医院,陈独秀一家被迫迁走,搬到大南门培德巷东口。陈独秀和高晓岚在这里结为伉俪。次年,长子陈延年诞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前后,陈独秀一家又迁到南水关西端的“道院”。1902年,陈乔年即诞生于此地。“道院”共有五进,是公房,解放后改为土产仓库。目前的房屋除花墙、月门(即进门第一幢)拆除以外,其它房屋仍保持原貌,但十分破旧。
1908年,官至省级道员的陈昔凡看到大清江山日暮途穷,审时度势,挂冠而归故里,于南水关建造“法月之家”。
1982年,笔者拜访了陈独秀当年的邻居、84岁的吴天铎老人。据吴老回忆说:“南水关这一处陈家房屋是陈独秀继父陈昔凡荣归故里后兴建的,规模大,花样多,中西合璧,主体建筑就有五进,三个天井、一个前院、一个后院,前后还有两个花园。门楼上高悬魏体金字‘宝宅’,‘法月’门第,一派官僚大绅的气势,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陈独秀的三子陈松年就诞生此屋。这座豪华的住宅在抗日战争中被拆毁,现在盖了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