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距今已有一百年了。
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不由为之振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节序幕。同时蔡元培致力北大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建军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他们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化;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正国为新文化运动,人们思想得到交前解放。如今,我们不再使用文言文,而是文体自由,平易通俗的白话文。我们抵制迷信,用科学武装自己。我们富有个性,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今日的生活与过去产已无法同日而语,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物质和文化的充裕程度大大提高,网络的快迅发展推动时代向前迈进,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相信?什么务心远离?不断追求真理的我们,不断失去了自我判断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似真似假的信息在网络飞舞,人们开始各种转发评论,各种毒舌吐槽。从坚持已到模棱两何,从冷静分析到是非不分。事件成为人们饭后谈资,真相倒没人愿意记起。
马航失联,没有责任感的网肆意散布谣言,更有人将不满情绪迁怒于马来西亚人身上。梁静菇、品冠等马来西西方歌手在微博上表示哀悼,却换来无端的愤怒、攻击,这让人伤透了心。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自由,不被束缚,但却很难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辩别真伪。把握不准自己生活在现这是在幻想中。
传统教育抹杀个性,科举制造了一大批诸如范进迂腐至极的书生,还有鲁迅笔下悲惨的闰土式的农民。他们没有自我,没有思想。新文化运动正是国为要冲破封建牢笼而存在,让人们个性得以解放。而现今,人们的修改一却因太过张扬,浮华迷住了眼,只剩颗疲惫,不愿思考的心。我们不妨学学百年前的古人,学学他们不断求知的精神,冲破信息的牢笼,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生活不仅是物质充裕,更是心灵的归宿。
任何进步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百年前,我们失去自由,失去个性,但我们重拾了自由和个性,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逐渐失去思考,失去真实。但我们仍会像从前那样牢牢抓住它们,时代与我们一路走来,不曾遗忘。
作者:安庆二中高二七班 韩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