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古老而沉重的中华大地爆发了第一次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年,军阀纷争,共和救国梦破碎,20世纪的中国仍旧继续徘徊于那团浑浑噩噩的旧混沌之中。迷蒙中,一部分文化精英终于意识到:文化乃一国之根基,厚重的旧文化塑造了无边的旧国民;无边的旧国民又延续着漫长的旧中国老套把戏——有奶就是娘,有枪就是王。一群海归派(孙中山、黄兴等人)从外面世界硬生生地引进过来的“民主制度”,“旧国民”是根本玩不转的,四万万“旧国民”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分兵自拥、割据称王。于是,跟在袁、段、冯、张后面跑的人远远多于跟着孙、黄、宋后面走的人,皇帝穿军装,游戏照旧。于是,改良旧土壤,营造新文化,崛起新国民,就成为了创建新中国的第一要务。 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等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自由、多元、人道、民主、科学等人类精神被海运到中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汇聚成一股颇具规模的新时代潮流。古老中国的第一批“新国民”——新青年开始奔流而出。新文化、新国民、新气象,星点闪现。 然而,秦代以后的中国拐进的是一个极深幽的“黑洞”,“黑洞”释放出来的病毒经过两千多年侵蚀,早已经深入国人的骨髓,岂肯会就这样让你轻易地拔根去势。表面平静的背后,激流暗涌。1919年“病毒”开始绝地反击,5月4日一场本来好端端的爱国主义大游行,在旧的“狂躁主义病毒”突袭下,一批青年学生开始被一种非理性的热血沸腾情绪牵着鼻子走,于是火烧赵家楼,群殴章宗祥……演绎了一场旧国民打砸抢的恶剧。在旧中国的非理性“狂暴主义”与现代新文化的“理性主义”的拉锯战中,新文化开始败走麦城。20年代后第一次新文化运动已失去滔滔之势,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第一次新文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浮躁。导致第一次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面,表面上口号喊得很响亮,甚至很过头,但骨子里幼稚的很。大家仅仅热衷于一种短、平、快式的文化改良,一上来就呼啦啦地扯起“科学”与“民主”两面招风大旗,而忽略了更具有深层的“理性文化改良”。理性是现代文明的蓝天,科学与民主只是这蓝天上漂浮的几朵白云。没有理性蓝天的依托,科学与民主就会失去了光彩,甚至白云变乌云。失去了理性的呵护,我们的社会天空就极容易遭遇上雾霾围城、沙尘暴盖天一些极端天气状况。所以,“理性改良”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第一缕阳光。 陈独秀等是一群激情汉子,却不是理性思想家。激情大于理性,大家一开始就被一种激情所左右,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人也更多的表现在对旧文化的不满情绪上,理性创建却明显不足。形式大于内容,过多地依靠一时的激情和不满情绪,也都注定了这是一场走不远的运动。 二、极端。炮轰孔家店,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这等于自断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创造了比较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令人悲痛的是,秦代以后中华民族不幸地抛弃了原来自然多元的“王权社会”道路,而塌陷进一个高度极权化的“帝王社会”,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洞”。“黑洞”释放出十四大病毒,导致了外面的大部分中华文化都纷纷中毒。以孔子儒学为例,在先秦时代,孔子儒学作为诸子百家之一的自由学说,充满着自然与人性。但到了汉武帝之后,中了“黑洞”的毒液,一下子就蜕变成东方帝王愚昧百姓的工具,自然与人性尽失。从表面上看,两种儒学差别不大,精神实质已经是南辕北辙了。其他中华文化命运也大致如此,两千多年来我们堆砌出一个极其厚重的“病毒化土壤”,依托这厚重的土壤,旧国民和旧中国得以不断地大量被复制,于是“黑洞文化”源源不断,于是黑洞社会层出不穷。 改良旧文化,首先寻找到自己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根就是先秦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全面否定旧文化,就等于自断自家的根。极端,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极端反旧”的结果是助长了极端主义的膨胀。20世纪各种极端主义势力在南方大本营——广东开始集结,1926年激进革命的北伐成功之后,中国继续掉入了另一个“旧中国”——蒋家王朝的漩涡。没有新文化运动的成功,没有土壤的根本改良,“旧国民”和“旧中国”得以继续茁壮生长,“旧国民”和“旧中国”成为100多挥之不去的影子。 弹指一挥间,一百年。几经轮回,几番起落,旧景依然。 2015年,百年轮回,我们再次在回顾中反思:“旧土壤”依然根深蒂固,“旧病毒”依然在风中舞蹈,空气中继续弥漫着极端腐化、唯利、专横、愚昧、冷漠……旧国民和旧中国继续是我们的主流。 21世纪我们需要第二次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大力引进外面世界已经比较成熟的现代“公民文化”,根本改良我们的“病毒化土壤”,开启一场“去病毒化”运动。一、去病毒化可以使中华民族文化重新恢复先秦时代的自然、人性、活力,这是一场中国版的文艺复兴;二、普遍树立十四大公民精神,实现“新国民”崛起,依靠新国民走出一条良性的中国道路,这是一场中国版的启蒙运动。当我们完成了对秦代以后两千多年“病毒土壤”的根本改良后,中华民族就重新获得了新生的活力!
作者: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GMT+8, 2024-11-23 08:32 , Processed in 0.036194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