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利加》不是美国国歌——读陈独秀译《亚美利加》

2004-12-11 10:00| 发布者: 多声| 查看:10669| 评论: 0|原作者: 李昌银

摘要: 发表日期:2004年1月18日作者:李昌银(云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已经有15251位读者读过此文 摘 要:陈独秀于1915年翻译发表了美国抒情歌曲《亚美利加》(America)并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注明“美国 ...
发表日期:2004年1月18日    作者:李昌银(云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已经有15251位读者读过此文

     :陈独秀于1915年翻译发表了美国抒情歌曲《亚美利加》(America)并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注明“美国国歌”字样,后来许多学者都沿用了译者的说法。本文纠正了这一历史性疏误并对陈译《亚美利加》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陈独秀;《亚美利加》;分析;美国国歌

 

America is Not the American National Anthem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merica by Chen Duxiu

 

Li Changy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Yunnan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Chen Duxiu named America the American national anthem when he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t in 1915. Other scholars since then have repeated the mistake until today. In this paper, Chen’s error is corrected once for all and Chen’s translation analyzed.

Key words: Chen Duxiu; America; analysis; American national anthem

 

《亚美利加》(America)不是美国国歌,而是一首美国家喻户晓的爱国赞美歌。歌词由美国牧师、编辑、诗人史密斯(Samuel Francis Smith, 18081895)于1831年创作,采用《神佑我王》的乐曲。(光复书局,199077)当年74日在波士顿首次演唱。(林顿,1984104

陈独秀译的《亚美利加》发表在他本人创办并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91日起改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二号上。该文共两页。第一页左边为英文原作,在标题America之下用括号注明American National Hymn字样。右边是汉语译文,标题下也用括号注明“美国国歌”字样。第二页是这首英文歌的词曲和译者的注释。(陈独秀,1915)把America视为美国的national hymn(国家之赞歌)并没有错,但不能将它与“国歌”(national anthem)混为一谈。后来提及此诗的学者,如施蛰存(1991193郭延礼(1998478、马祖毅(1998:451)等,都延用了陈氏的提法。其实,这是一个历史性疏误。创作于1814914日的《星条旗》才是美国国歌。虽然国会正式采用的时间是193133日,但在此之前,《星条旗》“在美国实际上已被普遍认为是国歌”。(光复书局,199045)早在1890年代,美国陆军和海军就明令规定在重要礼仪场合军乐团要演奏《星条旗》。也许是因为1915年美国还没有法定的正式国歌,陈独秀便把饱含爱国热情的《亚美利加》当成了美国国歌。

陈氏将此诗译为骚体,典雅庄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突出了美国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精神。”(郭延礼,1998478)原诗共4节,每节7行。以抑扬格为主。第3行和第7行为两步,其余5行为三步。译文也是4节,但每节的行数不尽一致。第1节和第3节为6行。第2节和第4节与原文相符,各为7行。原文韵式为aabbccb。译文也押韵,但各节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一韵到底,行行押韵,类似乐府。有的则只押部分。每行字数以七言为主。间或用五言、六言,略显参差。但骚体诗歌本身不要求每行字数相等。若勉强统一,则又难避呆板机械之嫌。就形式而言,译文不如原诗规范。

第一节。译者对原文的逻辑顺序作了较大调整。原文13行为一个完整句子,其中包括一个句型强调和一个重复强调。译文未能反映。译文第1行译原文12行。sweet未能译出。但于句首加一“爱”字,听起来象号召。原文第3行“Of thee I sing 译者暂时搁下,将45行译为23行。这两行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夸张”二字似与pride有出入。但该词可作“夸耀”解。盖人所夸耀之事物,必引以为自豪。译文第4行对原文第3行的“歌唱”意象作了补偿,即以“颂声作”表达“我为您(祖国)歌唱”之意。“邦家光”是译者所加。(邦家:国家。光:光荣。)整句大意为:到处响彻着赞美的歌声啊,这是国家的荣耀。这一补充并未违反原文思路。第56两句译文增加了“低昂”的意象。既有mountains, 必显“低昂”之状。但原文67两行为一个句子,结构紧骤,意为:让自由之声从每个山岗响起。(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引用了这句歌词。)而译文中的“群山之隈”(隈:山边弯曲处。)与“自由之歌”相互独立,二者的关系不如原文明确,但译文以其对仗工整从形式上作了一定补偿。

第二节。前三行译文与原文相对应。“吁嗟”是译者加的叹词,主要作用是补字数的不足。只用“汝兮吾宗国”既突然又失去平衡,没有满足骚体诗歌“兮”字位于一行正中(或末尾)的条件。以“自由名族”译the noble free,“名”字不够到位。不过,从“名门望族”的表述方式看,“名族”可以指“高贵的民族”,也算是差强人意。“宅”属动词,意为居住。“怿”意为喜欢。第47行译原文45行。译文去掉了统领全句的I love和修饰hillstempled,在四个名词前分别加了形容词或动词,以对山川的赞美间接表达了原作的爱国热情。添加部分使原文的四个意象更加生动具体,气势非凡,再现了北美大陆的自然风光。第4行的两个词组均为为偏正结构,第5行则属主谓结构,各自对仗,形式工整而有变化。遗憾的是“山上”没有了“教堂”,抹杀了新教徒对神的虔诚。陈独秀是无神论者,想当然地把templed hills注释为“如寺院耸立空际之山丘”。(陈独秀,1915)如此理解,省略templed便无伤宏旨。但templed hills应作“教堂耸立之群山”解。 “教堂”意象使人见到“山”字就想到山上的寺院,有助于营造原诗庄严肃穆的氛围,不可以去。译文67行与原文67行相对应。原文用比喻说明作者的爱国之情:人间的快乐不足以形容其深,只有天上神仙的狂喜才可与之相比。译文第7行意为:我心中快乐到了极点,就像进了天堂。与原文基本一致。

3节。第13行原文大意为:让音乐随风飘送,唱着甜美的自由之歌,穿过森林树丛。译文对原文意象略有改变。“箫管作”当然表示音乐响起,但breeze并不是“远风”。 “交远风”不如原文swell the breeze 对音乐与风的关系领悟得深刻。“群林”也比 all the trees 范围要窄一些。“雍”为和谐之义,用以译sweet不够到位。“雍”只是sweet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第47行原文由三个排比句构成。译文未能体现这一句式特点,而且将祈使句改为陈述,缺乏感染力。第4行原文意为“让所有的人放声歌唱(自由之歌)”。译文“众声相和”强调大家调子一致。将唱或不唱变成了怎样唱。并加了“乐融融”。其余两行内容与原文基本一致。“含生”是一个佛教名词,泛指一切有生命者。“负气”在此处与“含生”同义,指一切有呼吸者,并非寻常所谓“特其意气,不肯屈居人下”之意。本节前5行与原文一一对应,第6行译原文67两行。形式整齐划一,但最大的问题是改变了原文的语气。原文用祈使句,表达了诗人的希望、祝愿和想象。译文改为对事实的陈述,效果不同,未能充分表达原作者的爱国情怀。

4节。原文大意:我们先辈的上帝啊,您是自由的创造者,我们歌颂您。愿自由的神光永远照耀我们的祖国。用您的强大力量保护我们吧,伟大的上帝,我们的王。译文行数与原文一致,内容有出入。第二行“自由创造汝之矩”有些费解。矩:法度,准则。若理解为“汝创造自由之矩”(您制定了自由之法度),便是限制自由,给自由套上了枷锁。“您手持矩尺创造了自由”与原文稍微接近一点,但也不免牵强。以下几行与原文内容无出入,只是一韵到底,韵脚七字有六个为上声,难免沉闷单调。

陈独秀的这首译诗,以神似为其主要优点。意似稍次,对原文内容偶有改动或理解不准确之处。形似方面更差一些。以各自的文学式样和审美标准来衡量,译文的格律不如原文严谨。但是,陈独秀以新文化运动思想领袖之身份译此诗,意在唤醒民众,故得其精神已足,细节方面恐是无暇顾及。笔者亦无妄加指责之意。

现将原诗及陈译抄附于后(只将译文由繁体改为简化汉字,其余照录),供读者参考:

America        亚美利加

(American National Hymn)                               (美国国歌)

By                                             独秀译

Samuel F. Smith                                      

I                                                        其一

My country, ‘tis of thee,                                爱吾土兮自由乡,

Sweet land of liberty,                                    祖宗之所埋骨,

Of thee I sing;                                           先民之所夸张。

Land where my fathers died,                               颂声作兮邦家光,

Land of the Pilgrims’ pride,                             群山之隈相低昂,

From ev’ry mountainside                                  自由之歌声抑扬!

Let freedom ring.

II                                                        其二

My native country, thee,                                   吁嗟汝兮吾宗国,

Land of the noble free,                                    自由名族之所宅,

Thy name I love:                                           汝之名兮余所怿。

I love thy rocks and rills,                                清浅兮川流,嵯峨兮岩石,

Thy woods and templed hills                                 森林兮莽苍,丘陵兮耸立。

My heart with rapture thrills                               余悦汝兮心震摇,

Like that above.                                            欢乐极兮登天国。                     

 

III                                                       其三

Let music swell the breeze,                                箫管作兮交远风,

And ring thro’ all the trees                              飞声振响群林中,

Sweet freedom’s song;                                     自由之歌乐其雍。

Let mortal tongues awake;                                  众口相和声融融,

Let all that breathe partake;                               含生负气皆从同,

Let rocks their silence break,                              岩破寂声宏通。

The sound prolong.

IV                                                      其四

Our fathers’ God, to Thee,                                尊吾神兮自吾祖,

Author of liberty,                                         自由创造汝之矩,

To Thee we sing;                                           吾曹讴歌实为汝,

Long may our land be bright                                万岁千秋德惠溥,

With freedom’s holy light;                                自由灵光耀吾土。

Protect us by Thy might,                                   仗汝力兮佑吾侣,

Great God, our King.                                       伟大之神吾共主!

 

参考文献

[1] 陈独秀. 美国国歌亚美利加[J]. 青年杂志, 1915, (第一卷第二号).

[2] 光复书局大美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 大美百科全书[C]. 台北: 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0.

[3] 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林顿(编注). 谢延光等译. 美国两百年大事记[C].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5]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6] 施蛰存.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三)[C]. 上海: 上海书店, 1991.

[7] 王光远. 陈独秀年谱[C].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7.

[8] 汪建树. 陈独秀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作者简介] 李昌银,男,研究生学历,曾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北京大学做访学。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

 

[作者电子信箱] changyin_li@yahoo.com.cn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4-20 13:09 , Processed in 0.029683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