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之意义——十月六日在武昌华中大学讲演

2022-3-29 20:39| 发布者: 恭常| 查看:10232| 评论: 0|原作者: 陈独秀

摘要:    全国要求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为什么要抗战?一般的说法,是因为日本欺压我们太厉害。这话固然不错,可是,未免过于肤浅了,一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应该明瞭更深一点的意义,抗战不是基于一时的感情,而 ...
  
        全国要求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为什么要抗战?一般的说法,是因为日本欺压我们太厉害。这话固然不错,可是,未免过于肤浅了,一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应该明瞭更深一点的意义,抗战不是基于一时的感情,而有深长的历史意义。

  十九世纪之末,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各资本主义的先进国家,挟着工业与科学,企图掠夺征服全世界,做他们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全世界的各民族,能够自动的发展工业与科学以适应环境的便兴旺起来,否则不免日渐衰败下去,这是近代史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在东方发达较晚,因之产业、生活、文化遂比较落后,大部分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供他们的奴役,在东方后起的资本主义,因为各国发展不平衡,强弱遂至不同,现在单就中国和日本两国说:日本在德川时代,盛行过守旧和攘夷运动,可是他们幸运得很,在守旧攘夷运动中,社会上有力分子,受了由欧美留学回国者奔走号召的影响,渐渐感觉到守旧攘夷不是办法,由此一变而为明治维新运动,全国上下疯狂的崇尚工业与科学,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六七十年,工业与科学很顺利的发展着,未曾一次遇到反动势力的阻碍,所以才有今日的强盛。中国怎样呢?中国提倡科学与工业也略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第一次改革便是李鸿章采用西法以富国强兵的企图,不幸当时民间没有援助,留学欧美回国的学生也没有发挥一点力量,李鸿章的一切设施计划,都受了守旧的清廷之阻碍而失败,使中国改革的头一炮便没有响,因此收得了甲午年对日本战败的后果。

  因战败的刺激,产生了戊戌维新运动;康梁所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其动力是出于民间的知识分子,其理想是输入西学以振兴工业,改革行政制度,一时震动了全国,其意义大于李鸿章时代之改革。这一运动若一直顺利的发展到现在,即令只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而工业与科学之发达,国力之强盛,是不会在日本之下的,不幸这次改革,又被清廷守旧的太后派所摧残而失败,这第二次改革失败,遂酿成了庚子拳匪事变,八国联军占领首都的后果。

  庚子战败后,中国更加陷入了帝国主义宰割的深渊中,赔款连息九万五千万,这样大的数目,在现在还足惊人,在那时的国计民生上更是不可承受的打击。这还是小事,最致中国死命的是:在以前的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之外,又加上全国重要的铁路矿山权,内河航行权,在中国境内开办工厂权,和北京、天津、汉口、上海驻兵权。这些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无一不是破坏中国的主权,辛丑条约可以说是不平等条约中最不平等的条约,此后中国陷入半独立国家的悲境,较庚子以前更加明显了,因此国计民生日增困苦。清廷之无能而又横暴,很明白的摆在人民面前,排满革命论逐渐抬头,君主立宪论逐渐失势,于是乃有孙黄领导的辛亥革命。以辛亥革命的朝气,本有收回主权,完成国家独立与统一,以发展工业与科学的希望,不幸又遇到以袁世凯为首领的北洋军阀之反动,一切都趋向复古,此次革命在推翻满清帝制是成了功,在完成国家独立以致富强的大改革又失败了,因此酿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称帝,清帝复辟,南北战争等不断灾难的后果。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欧战中有了一点发展,又加以俄国革命之刺激,革命党之努力及工农之奋起,于是乃有轰动全国的北伐战争运动,以此次运动的朝气,本有可能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的任务,不幸又以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而失败了,因此酿成了“九一八”的后果。

  在此六七十年中,日本的工业与科学,一直顺利的发展着,资本主义已达到高度,中国每一次改革,都为反动势力所破坏,资本主义至今犹停滞在最初阶段,戊戌维新时代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反动理论,经过袁世凯反动时代梁启超的渲染,至今犹支配着知识分子的头脑,至今还有人认为东方的精神文化胜过西方的物质文明,认为大刀队能够抵抗敌人的机关枪和大炮,这就是中日强弱之所由分,也就是一般恐日病者主和派(实际是投降派)之理论及事实的根据。

  因“九一八”的刺激,反日空气弥漫了全中国,政府也有了二三年军事上的努力,于是乃有今日的抗日战争。

  此次抗日战争,不是基于一时的感情,也不是由于民族的复仇,更不是为了正义、人道、和平,这些好听的空洞名词,而是被压迫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束缚的革命战争。战争之对象,虽然只是日本帝国主义,亦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者而不是日本人民,因为压迫束缚我们的,亦非日本人民,而是帝国主义的日本军阀政府;战争之历史的意义,乃是脱离帝国主义之压迫与束缚,以完成中国独立与统一,由半殖民地的工业进到民族工业,使中国的政治经济获得不断的自由发展之机会。

  每个民族之国家独立与统一,必须实现经济独立与统一,始能完成,而经济落后的国家,尤必须力争关税自主,采用保护政策,本国的幼稚工业才能够和资本主义先进国的工业品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在工业有高度发展的国家,有大量的商品输出并且农产品不足,才能适用,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如纺织、人造丝、火柴、肥皂、面粉、纸烟、水泥等,正因为处于半独立国家的地位,不但不能对于上举各项工业品施行关税保护政策(现时海关增税的,仅仅是少数的奢侈品,虽然增多一点政府财政的收入,而于保护上举各项工业无所裨益),抵制倾销,而且各国还有在中国境内设厂,航行的特权,此种状况不改变,依资本竞争的规律,中国的民族工业,便永远不能抬头,这是中国需要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之基本原因。

  前年日本广田对王正廷大使说:“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工业国,两国间各以所有易其所无,携手合作,共存共荣,岂不甚好,中国何必要反日呢?”我们的答复是:我们所以反日,正因为也要做工业国,不甘心做别国的农奴,专为他们生产原料。今日日军之大炮飞机向我们轰炸,也正是要屈服我们做他们的农奴。

  此次对日战争,乃六七十年来改革与革命的大运动之继续,第一次李鸿章改革,第二次戊戌维新,第三次辛亥革命,第四次北伐运动,今日的抗战乃是第五次,到了对帝国主义武装冲突阶段,也就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尖锐阶段。

  两个帝国主义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两方面国家中社会主义者,都应该各自反对其本国的侵略战争,使之失败,因为这种战争只有牺牲人民,而没有进步的意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被侵略国的人民,抬起头来打倒掠夺他们的强盗,乃是人类一种进步的战争,侵略国的社会主义者,固然应该起来反对其本国政府,而被侵略国的社会主义者,则应援助其本国政府,使之获得胜利,此种胜利,不但使本国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并且使被侵略国的被压迫人民也得到解放的机会,因此,此次中国抗日战争,我们不能看做南京政府和东京政府的战争,而是被侵略的中国人民对于侵略的日帝国主义战争,全中国人民都应该拿出力量来援助抗日战争,除非甘心做汉奸。

  此次抗日战争有严重的意义,决不可当作儿戏,战胜了,不但解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并且使别的工业先进国亦不能够再继续强迫中国人做他们的农奴,根据历史的经验,以前德意志、意大利、日本、土耳其都是经过对外战胜,循外交途径,收回了独立国家所必需的主权,脱离了半独立国的地位,在中国,德俄两国的特权已经放弃,法、美、意、比等国与我关系较小,惟英国在华势力与日本不相上下,然英人素来持重,近年对外政策又日趋保守非以前的英国可比,聪明的美国人,比较日本更懂得中国国民要求解放运动的意义与力量,未必肯蹈日本一味蛮干而失败的前辙,如果中国抗日战争得到胜利,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或者不必经过战争,而循外交途径,以次收同,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然而绝对不是幻想。

  如果此次战败,只有亡国为奴。所以此次战争,乃是中国人或为自由民或为奴隶之关键,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抗战怠工,不尽他所能尽的力量,事实上是帮助了敌人,即是消极的无形的汉奸!

  有人以为中国如是之大,不至灭亡,殊不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灭亡中国,并非采取直接管理全中国的笨法子,乃是以分化手段,在南北制造各种名义的政治组织,利用亲日派做傀儡,间接统治中国,把不愿充当傀儡的人们赶到川云贵山中和苗大哥作伴,这不是亡国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者,即对于各种傀儡的组织,也利于他们分立,更易于由他摆布,并不容许他们统一和力量强大起来,近日谣传溥仪将迁北平。余不信会有此事,因为日本的政策不愿以一个傀儡的组织统治全中国。

  假使民众不起来,政府的军事势力始终陷于孤立的地位,不得已中途屈服,放弃华北,这种南方暂时偏安的局面,也会日趋于全中国灭亡之路。

  投降派唯一的理论及事实之根据,是中国在军事的经济的力量上都非日本之敌,他们不懂得日本不能用全部力量对中国战争,他们更不懂得中国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不能仅仅拿两方政府手中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来估计最后的胜负,中国政府手中的军力和财力之弱点,是可以由全国民众之奋起及全世界革命的国家革命的民众(日本的民众也在内)之援助来补充的,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两种力量之补充,不但投降派振振有词,即主战派将来也会动摇,所以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首先必须深刻的了解抗战之真实意义,才会有始终坚决不挠的意志。




                              陈独秀:《抗日战争之意义》

                              1937年11月亚东图书馆印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4-23 15:27 , Processed in 0.035634 second(s), 21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