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大历山!

2007-5-26 10:56| 发布者: 西城大官人| 查看:10400| 评论: 0|原作者: 王庆云

摘要: 历山位于东至县城南10公里处,是一座掌形山脉,山南谓大历山,山北谓小历山,当地人统称为历山。“历山遗泽”是旧东流八景之一,《池州府志》赞其曰:“南望匡庐,西瞰江渚,最为雄杰。” 其实,历山并不高,海拔只 ...

 历山位于东至县城南10公里处,是一座掌形山脉,山南谓大历山,山北谓小历山,当地人统称为历山。“历山遗泽”是旧东流八景之一,《池州府志》赞其曰:“南望匡庐,西瞰江渚,最为雄杰。”

    其实,历山并不高,海拔只有372米,它既没有九华山的千峰峻秀,又没有天柱山的擎天一柱。而历山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相传古时的虞舜,从北方一路行来,见这座掌形山脉树茂林丰,竹影婆娑,且前有田畈,旁有河湖,可耕可渔可陶,便在此定居下来。他不但教当地百姓学农学渔学陶,还每天跪在地上对着上天哭泣,替父母分担罪行,自我引咎……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舜的贤名远播四方。远在北方的尧帝闻知后,跋山涉水,南巡访舜,几上历山,请其下山辅政,后又毅然决然地将帝位传给了时年50岁的舜。舜继位后,不负众望,披荆斩棘,治熏风,除水患,开辟了“尧天舜地”之盛世。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尧舜不是神仙,但他们的功德和影响当非一般神仙可比。地借人传,从此舜耕历山和尧舜之乡的美名便传遍天下,问及“乡人”,莫不对远古二帝的历山相会津津乐道。宋人范仲淹曾登山一望,远看长江如带,北折东流,近望升金湖似镜,山色鹤影交相辉映,缕缕诗情,妙手偶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治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然而传说与历史总是有差异的,全国与历山同名的山脉有好多个,它们都声称是舜耕山。至于,哪里是真正的舜耕山,只有让历史学家们去评说。东至历山,有许多有关尧舜的古迹,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此,就足矣。

    山有名,佛必至。佛、道两家无不以山为背景,筑垒自己的大本营,其中缘故大概是因为只有远离尘世的名山古刹才得以体现宗教深厚博大的精神。《建德县志》记载,历山在唐代就建有寺观,明清时期发展有真人观、草规庵、隐龙庵、黄龙庵,庵中有僧尼30多人,为安庆迎江寺下院。那时山上古木参天,浓荫遮日,庵周竹海碧波、涛声沙沙,迎江寺住持竺安大师曾经常来此,并请匠人在此为迎江寺制作寺具运回。继后迎江寺住持兴坚、高慧大师都曾来过草规庵讲解佛学、主持佛事,使这座名山一度香火旺盛、佛名远播。明清以来,战事不断,庙宇屡建屡毁,但修行者仍在山下断断续续地从事佛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正式将历山佛事活动场地划给了佛教界,住山僧人修复了草规庵、敬佛香火又重新点燃起来。自1984年以来,先后建起了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钟鼓楼等寺庙建筑群,还有千华亭、僧房、寮房、素餐馆等附属设施,并且修通了2000多级台阶的进山石砌路,让游人避弯就直,拾级而上。沿途还建了三座飞檐翘角、青瓦盖顶、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第一座名尧亭,第二座名舜亭,第三座名弈亭。凉亭小憩,轻风送爽,抬眼观景,低首遐思,或许能让人悟出点什么。

    大历山除了人文传说,佛教文化之外,还有一胜,就是有待开发的溶洞景观。对此,古藉中有很多记载,还有许多文人留下的赞美诗。清嘉庆23年《东流县志》就曾记载“山之西有舜城,山之东有舜井,上有寻真观、草规庵。有二池并列,在观前为水天池,甚旱不涸,在庵前者曰旱天池,甚雨不积,谓之舜池。一石名仙掌,石上有痕如掌迹也,观下又有狮子石,形如立狮,庵前之右有老虎洞、八公洞、白龙洞(亦名隐龙洞),庵之后有望江石(亦名望江台)。旁有潜龙庵,皆游览之胜也。”古人有诗云:“山洞由来远,神龙日隐眠;藤萝常碍月,石柱自擎天;古篆苔痕蚀,新泉滴露涓;云从应有会,鸣蝉最高巅”。

大历山旅游开发起步较迟,九个溶洞几乎还是原始状态。1998年8月2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上个世纪末建起了“尧舜圣境”牌坊、诗廊、尧舜广场,申报批准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现在每年游客量达1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历山风景区已与东流古文化区,升金湖候鸟观光区连成一片,统称为大历山风景区,并设有风景区管理处,旅游开发已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有一件事着实让我纳闷:许多游人都说大历山太寂寞了,试问:何寂之有?其实历山作为一座山,它是永远的处子。无冷无热、无宠无媚。热闹、寂寞、兴盛、衰落都是人自己的事。真正爱山的人,要眼中有山,心中有悟,心里吞不下山水,即使身入名山秀川依然眼中无物,徒负良辰美景过目即忘。大历山有尧舜,那么这座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成了人的一种精神,人也就成了山的对照。尧帝胸怀天下,不以我为圣,而以天下与天下人为圣,并以帝位揖让之,这是多么博大宽广的胸襟;舜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与天下人谋利益,这是多么憾人的大气。尧舜的英雄之气,惊天地、泣鬼神,为世世代代人所景仰,成为“人人皆尧舜”的千古楷模。

    应当说,大历山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胜地,帝乡与佛教在这里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可以使人悟出国有兴衰历史,山亦有。兴者朝廷兴,佛兴山兴,禅高道高;衰者朝廷衰,佛灭山灭,兵火匪患。古往今来,概莫例外。

    回首大历山能有今天,我们不能不记住一个人,他就是法藏寺的住持宏僖大师,他7岁出家,历经坎坷,1963年来到历山草规庵,一住就是40年,他在这里孜孜以求,苦苦经营,终使大历山重现佛光,迎来了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宏僖大师是真正爱大历山的人,大历山岿然挺立,大师的佛名永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4-19 22:07 , Processed in 0.039251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