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百年

2015-5-20 17:43| 发布者: 多声| 查看:10223| 评论: 0|原作者: 张玲

摘要: 时间 1915年 第一期《青年杂志》发刊第一天地点 上海《青年杂志》编辑部 “先生,”一个急促而又深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那位被人们称为新文化运动最伟大的旗手的陈独秀正陷入沉思。“先生,先生!”身旁人显然有些急 ...


时间 1915年 第一期《青年杂志》发刊第一天
地点 上海《青年杂志》编辑部


“先生,”一个急促而又深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那位被人们称为新文化运动最伟大的旗手的陈独秀正陷入沉思。“先生,先生!”身旁人显然有些急了,“编辑部的大门都要被踩踏了,人们都在议论着我们的杂志呢。那些专家,记者都在外面等着您过去呢!”陈独秀方才从冥思中回过神来,带着他所擅长的,与人打交道的微笑 ,向会客厅走去。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念着第一期杂志的发刊词,原本平静的声音却愈加激昂起来,面色涨红用极了一口气念完,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也更被陈独秀所描绘的民主与科学广泛传播的景象所吸引。


“只怕….只怕要造反了吧…..”有老者虚弱担忧的声音轻轻叹息,同时伴随着极低的议论声,却也没有逃过台上那人的耳朵。

“怕他什么?!”接着演讲时那份慷慨激昂的劲儿,亮堂堂的做出铿锵有力的反驳“四年前不就造过了反?到今日国人却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反,造的不彻底便要推翻重来…..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国民,我们要反,也必须反….”到语末就已经平稳下来,似乎只是在说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云淡风轻,而他心里却深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时间 1917年7月
地点 北京大学

这是一个盛夏。

北大门口的一片野花开的七七八八,散落在被人好似用浓绿色油漆泼过的草地上,肆意而骄傲。此时正值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头一年,“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让这里的学术氛围同样勃勃生机。


无论是1月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引起的一场关于新旧文学的争论,还是鲁迅在《新青年》刊登的《狂人日记》开创了小说的白话文时代,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的知道,在中国这片被封建专制的孔教思想紧紧束缚的土地上正在开放新的文学花朵,好似时下开得正盛的爬山虎,盘根错节,多高的地方都扬着绿油油的生机。


而此时北大内部也正掀起一场革命式的头脑风暴。德先生赛先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领导者,人们静静跟随他们俩的脚步,寸步不离,希望这样就可以寻着救国的一条阳关大道。民间兴起极高的反孔思潮,“打到孔家庙”的口号此起彼伏。千百年来,枷锁一般牢牢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身体的封建论理道德终于被卸下了最后一条铁链,人们享受在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潮中,也不由自主的投入在这股子思想解放的浪潮中。


与此同时与我们毗邻的俄国正在筹备风风火火的十月革命,一场新的思想春风也正往中国,这块干涸枯竭的土地吹来。


时间 1919年
地点 《新青年》北京编委会

这是《新青年》杂志的第4个年头,是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第四年。《新青年》迎来了以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等一批新的主力干将,文人们以笔做武器,尽情的抒发着对于时况的不满和担忧。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这些始终是大众新鲜文化最先选择者的知识分子们,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转向高潮,吸引了毛泽东等等一批新共产主义者的加入。

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以新青年为阵地,一个崭新的文化阵营在中国出现,而在此之前。思想萎靡,迷信愚昧的中国之思想大观,将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 2015年
地点 北京大学

岁月长河浩浩荡荡奔涌而来,时间这盏巨大的钟摆便又往后拨了整整一百年。

北大的图书馆仍然寄存着当年陈独秀他们手中的读物,那一页一字都是历史的车轮碾压过的痕迹。而在上海《新青年》杂志的旧址也有当年人们义愤填膺的身影踪迹。


中国人再新也总是念着旧,那旧不是对那些顽固不化之物的旧情,而是对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之人的感谢和缅怀。


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曾经掀起一股民主科学的浪潮,而今的改革春风也无孔不入的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这一百年,从尊孔复古的复辟帝制到如今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这一百年,从之乎者也的咬文嚼字到多元文化并存的开放新局面;我们这一百年,从北大墙前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八字办学方针到全民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而最重要的是这百年间国家的崛起,从沉睡的雄狮到腾飞的巨龙,这一百年的路,我们走的太艰辛也太漫长。

今日,全国学生重温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强国之梦,明日,全体国民必将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作者:安庆二中 高二一班 张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4-26 14:49 , Processed in 0.039366 second(s), 16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