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陈研文章

“青年”与陈独秀
19世纪中叶,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进入劳动岗位之前进入学校。为就业而接受技术培训的时间增加,使一个人获得成年人地位的过渡期延长,这个特殊的时期便是“青 ...

| 2007-10-7 09:01

陈独秀——永远的光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编辑部迁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休刊半年。1919年10月前后编辑部迁返上海,陈独秀复任主撰。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共 ...

| 2007-10-7 08:59

从晚清到《新青年》
「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及法学的核心观念,其意义为个人自主性为正当。本文通过对「权利」一词在晚清文献和《新青年》杂志中使用时的意义分析,以及初步统计研究,试图揭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中是如何接受和使用个 ...

| 2007-10-6 16:31

忆陈独秀——《亢斋文存•罗章龙回忆录》摘抄
悼仲甫联:  半生革命,半生著述,血幻昙花,终有令名垂宇宙;  辞尊居卑,辞富居贫,尘生沧海,更无同国觅宗师。  (P643)  ——以上见续编《一、生死战友简忆》  三大 三大中央设秘书一职,由党章规定 ...

| 2007-10-6 16:20

纪念陈独秀<2>
七)從「最後意見」到寂寞的死 陳獨秀在1940至42年寫給托派的信和文章,由他的學生印成一本小冊子,胡適之見了如獲至寶,立刻加上長序廣為發行,這就是「陳獨秀最後對於民主政治的見解」一書。陳獨秀與托派的討論, ...

| 2007-10-6 16:17

纪念陈独秀<1>
〔作者附記〕:本文曾投寄給本港兩本著名的雜誌,都被先後退回。陳獨秀是隻死老虎,有人還不敢正視他,連帶這篇紀念他的文章也到處被摒。1979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載有《正確反映黨的鬥爭歷史》一文,有云:「陳獨 ...

| 2007-10-6 16:14

先知的陈独秀
古代的所谓“先知”,有点神秘的色彩,如搞什么占卜。二十多年前,读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对他的“未来学”觉得有科学的历史观的意思,有点“先知”味儿。世事的发展,按照规律推论,的确是可以预知的。不一定能 ...

| 2007-10-6 16:11

陈独秀晚年思想的演变——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主义
陈独秀在狱中及1937年出狱后在武汉及江津时期,在托派内部与托派同志之间,对中国革命策略问题、苏联问题、中国抗日战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主义问题……等等发生争论。从这些问题的争论当 ...

| 2007-9-29 11:48

“鲁迅与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化协会联合举办的“鲁迅与陈独秀”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原国家主席毛泽东同志的秘书,90岁高龄的李锐老先生、新华社记者戴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 ...

| 2007-9-29 11:15

从陈独秀、张闻天到胡耀邦
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候,总会联想到陈独秀和张闻天两任党的前总书记。虽然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在一个重要问题上三人却有共同点或相似处。这就是他们在位期间都继承五四运动的 ...

| 2007-9-28 13:55

首先提出武装斗争:陈独秀对南昌起义功不可没!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陈独秀有着重要关系,这是鲜为人知的。 南昌起义是很仓促的。 ...

| 2007-9-18 15:20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与地位
2004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北京•1918》(纪录片)摄制组就陈独秀问题,采访了唐宝林。以下是唐宝林回答问题之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现在大家都能接受的、也是最初最确切的评价是毛泽东在1945 ...

| 2007-9-18 10:50

关于陈独秀“右倾”的历史定位的认识与反思
摘 要:历史的哲思和书生的气质使陈独秀与社会环境不相谐调,中共领导人的位置使他无法逃脱政治博弈的旋涡。他具有中国传统书生的傲骨,把“求真”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有书生的意气,却缺少“求用”的权谋,他的二 ...

| 2007-9-16 18:16

从日本看對陳独秀的評價 -陳独秀既不是右傾,也不是“左傾”
1.陳独秀研究的深化發展  1983年拙著『陳独秀』出版以来,已歴時二十三年。1980年代初期的中国,体現改革開放政策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解放運動還剛開始,對陳独秀的重新評價也才起歩不久。当時,有関陳独秀的専著 ...

| 2007-9-11 11:55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结论是不实之词——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商榷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本文以下称新党史),作为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重 点图书,于2002年9月与读者见面了。该书没有序言,只有后记,在后记中指出: “ ...

| 2007-9-10 13:58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4-11-23 21:34 , Processed in 0.030302 second(s), 7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李银德 徐晓春 主编:陆发春 执行主编:万多胜 编务支持:吴力伟 蒋正涛

主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