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订阅

研究文章

相知有素——陈独秀与胡适
他们是一对安徽同乡,陈独秀出生在历史名城安庆,胡适出生在徽商发源地绩溪。陈独秀长胡适一轮,同属卯兔。当年,他们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因发动新文化运动而相识,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近30年的交往中,他们有过 ...

分类:    | 2005-11-12 21:02

陈独秀晚年
陈独秀生于1879年,蒋介石小陈独秀8岁,生于1887年。由于政见不同,两人可以说是死对头。但这并不妨碍蒋介石对陈独秀的敬重。陈独秀晚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十分不得意,他是当政的国民党的重要人犯,被共产党开除, ...

分类:    | 2005-11-12 20:37

陈独秀:被遮蔽了的文化领袖
陈独秀:被遮蔽了的文化领袖
《文人陈独秀——启蒙的智慧》 石钟扬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南方网讯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毛泽东语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陈独秀赫赫有名。但是,长时期来,政治领袖的陈独秀遮蔽了文化领袖 ...

分类:    | 2005-10-30 17:18

陈独秀关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改造国民性,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主张。陈独秀作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核心人物,对改造国民性问题有其独到见解,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 ...

分类:    | 2005-10-18 13:26

《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钱和辉   张 雷 (安徽财经大学社科部 蚌埠市委讲师团 安徽蚌埠 233041) 1898年6月,光绪帝下“明定国事”诏,颁行新法,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 ...

分类:    | 2005-10-15 16:05

《走近陈独秀》序言
张雷先生的《走近陈独秀》是一部比较特殊的书,有点像陈独秀研究“小百科全书”。有志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都应该读一读。据他对我说,本来,他有一个编一部《陈独秀研究辞典》的设想,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靠一个 ...

分类:    | 2005-10-15 15:50

陈独秀的民主观
“我不怕孤立”  1937年8月,陈独秀结束五年的牢狱生活,投入抗战政治热潮。他衷心地拥护国共合作抗日,显示了民族至上,共御外侮的爱国立场。但是,陈独秀既不见容于国共两大武装政治集团,也不见容于中国托派极 ...

分类:    | 2005-10-6 00:30

好人胡适——陈独秀、胡适和《新青年》
自从小时侯中了主义的邪,对各种理论不仅再没弄通过,也渐渐失去兴趣。虽然读书没断过,但水平永远上不去,总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都达不到。胡适是近代鼎鼎大名的思想家,是新文化启蒙运动的主帅,关于他的思想学问 ...

分类:    | 2005-10-5 23:54

《新青年》启示我们什么?
【内容提要】一切真实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开风气之先的《新青年》杂志,是如何引领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尚新”之举,是否意味着“挥刀自绝”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之下,如何经历“ ...

分类:    | 2005-10-5 23:39

谁是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感叹中国人的衰老:在中国,人多以“少年老成”相谓,而在英美等国家,却以“年长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相 ...

分类:    | 2005-10-5 23:28

90岁的《新青年》
【内容提要】这一波的新文化运动在实现公民权利上有三点切切实实的成效:一是肆虐两千年的三纲之说经过辛亥革命的打击和新文化运动的扫荡,公众舆论已经弃若敝屣。二是婚姻自由至少在城市中,逐步成了时尚。三是言论 ...

分类:    | 2005-10-5 15:20

《新青年》:一份永远值得纪念的媒体
  今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90周年。   回头遥望,那也是一个新世纪开始的年代,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在那些开始的年代里,有太多值得纪念的东西。而《新青年》,是一份最值得纪念的媒体。 ...

分类:    | 2005-10-5 13:54

陈独秀临终实录
  1984年3月中旬,诗人孙敬轩突然只身来到江津。孙老名震诗坛,文化局自当待若上宾。但,当孙老明白告知他此行独自来津,是为了踏访陈独秀旧居、墓地,采访当年与陈独秀有过交往、接触的人与事时,却使地方宣传文 ...

分类:    | 2005-10-5 10:19

关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重提中共历史第一大案:陈独秀是由谁定的罪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 ...

分类:    | 2005-10-4 14:01

胡适为何屡救陈独秀
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并峙的双峰,也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双子星座,更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一对巨擘。他们各自的思想与品性至今仍值得世人解读、破译,而两人之间的友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值得人 ...

分类:    | 2005-10-4 13:4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 皖ICP备11019635号-3 )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148号

GMT+8, 2023-6-8 19:31 , Processed in 0.038148 second(s), 7 queries .

本站顾问:沈 寂 程继兵 徐晓春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吴力伟 蒋正涛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徽江航爱唯科环境科技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2-2021, 陈独秀研究网

  • QQ: 59268797

    主编热线

    13671566348

    电子邮件

    shanghaipet@qq.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